波羅的海學者:中國考量利益 與立陶宛斷交機率低

▲立陶宛等國學者認為,宣布斷交將意味撤守戰場,不符合中國利益。(圖/翻攝自pixabay)
中央社-2021-11-25 09:13:24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4日專電)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館今天罕見召開記者會並「明示」立中關係有轉圜餘地。立陶宛等國學者認為,宣布斷交將意味撤守戰場,不符合中國利益,且可能引發歐盟反彈,研判北京將試圖維持外交關係,但暗中給立陶宛製造麻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18日掛牌成立,中國隨後於21日宣布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至「代辦」等級。

中國大使館臨時代辦曲柏華今天在記者會表示,中方不反對立陶宛與台灣發展商業、文化等非官方關係,但以「台灣」名義設立的代表處違反「一中原則」;中方多次要求立陶宛政府「更正錯誤」,立方卻置若罔聞,甚至當大使館要求溝通台灣代表處問題,也僅派較低階官員出面。

曲柏華反問,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國際影響力龐大,何必與中國作對。他並罕見明確指出,若代表處名稱由「台灣」改為「台北」,則中國與立陶宛的關係可望正常化。

若立陶宛持續「執迷不悟」,中國是否可能宣布斷交?區域內專家學者多認為機率不高,且不符合北京利益。

立陶宛智庫「東歐研究中心」(EESC)政策分析師、中國事務專家博祿塔(Raigirdas Boruta)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斷交可能性,但此決策對中國與歐盟整體關係可能造成的衝擊,讓北京有必要三思;立中關係如今降至「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VCDR)最低等級,這恐已強化北京在歐盟的負面形象。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及立陶宛智庫「維爾紐斯政策分析研究所」(VIPA)前研究員、安全事務專家勞里納維丘斯(Marius Laurinavičius)告訴中央社記者,雖然並非所有歐盟成員國都認同立陶宛的對中作為,但所有成員國都同意,與台灣發展關係是立陶宛的主權決定,立陶宛的對台政策也並未違反歐盟規範。

他坦言,雖然他樂見立中斷交能大幅降低立陶宛境內的中國情資、利益網絡,甚至在「立陶宛第二宗教」籃球界的影響力,但可惜中方還沒笨到這麼做,原因之一是斷交將意味北京放棄對立陶宛僅存的少數施壓使力點。

拉脫維亞國際關係研究所(LIIA)亞洲計畫主任雀倫可娃(Una Aleksandra Bērziņa-Čerenkova)告訴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在檯面上擺出強硬姿態的同時,北京也可能「關起門來試圖緩和局勢」。她提到,儘管中國不少人認為當局對立陶宛太「溫和」、「軟弱」,駐立大使館依然維持運作,這至少顯示北京不希望在立陶宛缺席,且了解立陶宛如今已成為中國與台灣對外事務的重要前線。

立陶宛目前不僅挺住北京施壓,與美國的關係還更上一層樓,在安全、經貿、投資、科技合作等領域獲具體支持,23日更首度舉行高階印太戰略對話。這可望為其他歐盟成員國「比照辦理」強化對台關係起示範作用。

立陶宛大學(Vilnius University)國際關係暨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楊內里烏納斯(Tomas Janeliūnas)向中央社記者分析,對北京來說,目前首要工作是避免其他國家跟進立陶宛「挺台」,但北京的施壓力道越大,其他歐盟國家尋求減少對中依賴、降低受中國牽制程度的意願就會越強。

儘管立中經貿投資連結相對薄弱,要有效「懲罰」立陶宛,北京能運用的資源有限,楊內里烏納斯提醒,未來可能出現的報復手段包括發動以不實或誤導性內容為基礎的資訊戰、駭客網路攻擊、在各多邊組織為難立陶宛。刁難立陶宛民眾申請赴中簽證則是許多專家提到的「基本款」。

對於北京宣稱立陶宛發展對台關係是為了討好華府,受訪學者一致指出,追根究柢,立陶宛追求的是自身國家利益;美國是立陶宛的重要盟友與安全保障,立陶宛作決策時將美方立場納入考量,十分合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勞里納維丘斯指出,北京的說法不過是反映集權/威權體制總預設他人缺乏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博祿塔則說,他發現中國網民近日對立陶宛歷史似乎興趣大增,想了解立陶宛為何如此「大膽」、「挑釁」。

他告訴中央社,立陶宛遭蘇聯占領數十年,從未放棄抵抗,也從未喪失勇氣、信心,這段歷史讓立陶宛對台灣感到親近,也是中方了解立陶宛的重要入門。(編輯:林憬屏)1101125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