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3大常見胃部疾病,胃發炎延遲就醫恐癌變!

留意3大常見胃部疾病,胃發炎延遲就醫恐癌變!
每日健康-每日都做得到的健康-2021-11-09 16:00:45
每日健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李婉萍營養師

發炎、潰瘍、胃食道逆流,淺談常見胃部三大疾病

「唉呀!我的胃好難受。」同樣都是胃脹、胃痛,根據痛點和症狀輕重的差異,病因也有所不同。不過,若以國人常發生的胃部疾病──發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來看,都和胃酸引起的酸害脫不了關係。

胃發炎延遲就醫,恐引發癌變

胃炎(gastritis)是指胃壁出現發炎的狀態。前面有提到,胃壁上的黏膜能夠保護我們不受胃酸和細菌的傷害,但要是這一層具有防護力的內襯長期被刺激或破壞,則會導致發炎產生。胃炎發生的原因,大致來自吃了刺激性的食物、藥物或感染,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急性胃炎:

通常伴隨非常明顯的胃腸不適,像是腹部疼痛、嘔吐、反胃、食慾不振、胃脹、消化不良等現象,一般經過治療後,數天內症狀即可改善或消失,若不加以治療或反覆發作,恐轉變為慢性胃炎。

2、慢性胃炎:

症狀通常不像急性胃炎那樣來得急快又明顯,例如長期感到上腹有輕微的疼痛感或有胃悶、灼熱等不適;如果是受到幽門桿菌感染的患者,則大部分不會有什麼症狀。若未接受適當治療,可能會導致胃潰瘍和胃出血,有些胃炎甚至會提升罹患胃癌的風險,尤其是那些胃壁漸漸變薄的人。

消極面對胃潰瘍,小心變成要命的胃穿孔

當胃酸繼續侵蝕胃部組織,導致發炎部位已出現傷口、破損的情形,這時就形成了所謂的「胃潰瘍」(stomach ulcers或gastric ulcer)。病患會在胃部發生如燒灼般的痛、鈍痛或壓迫感,但並不是所有胃潰瘍都會有顯著的痛覺,有些人會以消化不良、胃灼熱或噁心為表現。根據一篇2019年發表在《美國醫學雜誌》(_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文章指出,發生消化性潰瘍的人之中約有三分之二是毫無症狀的。

引發胃潰瘍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以及長期或過量服用阿斯匹靈和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物(NSAID)。大多數人經由適當的藥物便可治癒,但是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比方說不經醫師診治便胡亂吃止痛藥,胃潰瘍將變得更嚴重,主要的併發症包括:

1、當潰瘍部位的血管破裂時,會導致胃出血,患者會排出深黑色或帶血的糞便;

2、當潰瘍在胃壁上形成孔洞時,即為胃穿孔,此時應該待在胃裡的消化液和食物都會漏到腹腔內,可能引發致命性的腹膜炎或全身性感染; 

3、會在胃出口(幽門)形成阻塞,使得胃裡的食物在推入十二指腸時發生阻礙。

胃食道逆流是怎麼發生的? 

胃食道逆流症(Gastro-oesophageal re_ux disease, GORD,又稱Gastroesophageal retlux disease, GERD),如同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這是本來應該停留在胃裡的內容物,例如空氣、胃酸及食物,逆流至食道後所引發的傷害與不適症狀。但是,這些東西到底是如何往上跑的呢? 

簡單地說,是由於食道下端的括約肌發生鬆弛、無法正常閉合,胃裡的胃酸因而向上逆流到食道。做為一個讓食物通過並得以進入胃部的管道,食道雖然不具有任何協助消化的作用,但在與咽喉相連、下接胃的上下兩處分別都有括約肌,以防止我們吃下的食物會從胃逆流回到食道與口腔裡。

正常情況下,食道下方的括約肌就像一道閘門般,平時沒吃東西時,會呈現關閉的狀態;等到正常進食吞咽食物或液體經過胃食道的交接口──賁門,括約肌才會放鬆、打開,讓食物能順利進到胃部,接著再關起來。要是這道與生俱來的天然屏障出了問題,譬如不能完全關閉或開得太頻繁,胃酸便會流向食道,造成食道黏膜受損及發炎,即「逆流性食道炎」(Re_ux Esophagitis, RE),症狀若更嚴重甚至可能引起潰瘍、纖維化、腸黏膜細胞變異及癌化等病變。

至於可能導致閘門失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項:

1、腹部壓力過大:

例如肥胖者或孕婦,由於內臟器官承受了額外壓力、胃部受到擠壓,導致胃酸逆流。

2、飲食:

特定食物的類型,如咖啡因、酒精、辛辣或油炸食品、酸性飲料,以及不良的進食習慣。

3、藥物:

像是治療哮喘、高血壓和過敏的藥物,或是止痛藥、鎮靜劑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4、其他生理問題:

患有裂孔疝氣(hiatal hernia)的人,胃或腹部器官會向胸腔推擠,而妨礙了下食道括約肌的正常閉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中心

  • 網友呼籲修法,「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你支持嗎?

    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才能有效嚇阻。
    反對,威權時代才有唯一死刑,法治國家還是應讓法官有量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