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一長假之後,有不少民眾都深深感受到菜價大幅上漲、居高不下的情況。有專家分析,主要是因為受到連續降雨影響,造成多數種植戶蔬菜產量不如往年,才會出現「菜比肉貴」的情況。但不僅是菜價,原物料價格也上漲,通貨膨脹現象席捲世界各國,「通膨怪獸」、「短缺時代」等詞頻頻出現在各大國際媒體,成為了疫情時代的後遺症,更是現今社會必須面對的現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
BBC中文網》報導指出,不僅在中國,各國都出現了通貨膨脹的現象,並且被能源危機陰霾籠罩。從被認為是通膨預期指標的美國10年期盈虧平衡通膨率來看,目前已經升至9年來最高水平,5年期的指標則升至16年來最高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之下,美國經濟危機風險劇增。扮演著「全球央行」角色的美聯儲,開出「零利率+量化寬鬆」的藥方,各國政府跟進推出各種刺激計劃,總額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也因此美國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先前曾指出「國家面臨的通膨炸彈,部分原因在於美國大量印鈔。」
大量金錢流入市場,勢必造成物價水漲船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也曾表示,「通膨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貨幣現象。」
疫情之下 「通膨巨獸」如經濟對疫後復甦的過敏反應
不過對於疫情帶來龐大且廣泛的影響,讓這一次的通膨似乎有些不同。報導引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魁文章指出,這次的通貨膨脹是「狡猾的」,雖然不會立刻掀起物價全面上漲的浪潮,但會因為自然條件和運輸條件而不能及時擴大供給的部分物品,例如蔥薑蒜等農產品、大宗商品或是原材料,這些物品容易被賦予高度交易屬性而吸引大量資金,或是已經處於階段性緊平衡甚至短缺之中。
分析人士認為,在政府對個人進行補貼刺激對消費品的需求,造成在疫情封鎖之下的全球供應鏈還得應付遠高於正常年份的需求,因此堆高對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並且推高價格,再加上全球物流價格飆升,讓價格「雪上加霜」連連上漲。
野村證券副總裁阿羅迪普·南迪以煤炭舉例,指出如果公司進口昂貴的煤炭,就會提高價格。最後成本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因此又可能直接或是間接導致通膨。「如果危機持續下去,消費者將感受到電力成本激增。零售通膨已經很高,因為從石油到食品,一切都變得更加昂貴。」
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施納貝爾(Isabel Schnabel)表示,目前的通膨飆升可以比喻成「打噴嚏」,就像是經濟對疫情以及疫後復甦揚起的灰塵做出反應。
通貨膨脹就像隱性税 且極不公平
報導指出,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開啟赤字貨幣化,透過大量印鈔來彌補財政赤字,進而降低了人民手中貨幣的購買力。報導表示,通貨膨脹就像是「隱性税」,不是按財產多寡,而是依照手上持有貨幣多寡來徵收。
中國自由派經濟學家茅于軾指出,這筆「隱性税」非常不公平,真正富有的人資產大多是股票、房地產以及各種實物,未必會持有大量貨幣。「通貨膨脹最不利於拿固定工資的公教人員,因會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降低他們的生產效率。而公教人員在維持政府正常工作中以及學校教育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當通膨率維持在低水平時,經濟學家稱之為「經濟潤滑劑」,物價小幅度上漲可以提升企業家的收入,刺激他們進一步投資,增加經濟活力。但如果通膨率上漲超過10%,就會被稱為急劇通膨。容易讓人們對貨幣信任產生動搖,還可能會出現搶購物資的行為,生產和消費秩序被破壞,社會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動盪。若是通膨率超過100%進入「惡性通膨階段」,還會伴隨政治後果,造成社會崩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以及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都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