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疫指揮中心公布第十二期疫苗預約相關事宜後,台北市政府就像被踩到尾巴的貓似的,一週以來頻頻抨擊指揮中心。北市府方面的理由是:第一階段預約北市府僅能為26萬人施打,但中央卻開放41萬人預約;至於第二階段北市將施打數量能拉高至33萬人,中央卻只開放18萬人預約。不僅市長柯文哲直言「這一定會出問題」,副市長蔡炳坤也直言「讓醫護人員很傷心、不要壓榨醫護人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北市府的批評真的有理嗎?先提出幾個大重點:
第一、第十二期若第一階段沒預約到,第二階段一定預約得到,兩階段只差一週。
當中央開給台北市的預約人數公布以後,柯文哲率先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這一定會出問題」。原因在於中央開放41萬人預約,但北市能夠施打的人數只有26萬,數字上的懸殊差距,已經預料有近四成的民眾預約不到,未來恐怕將會引發民怨。
不過關鍵在於預約「還有第二階段」,不僅沒預約到的民眾在第二階段一定能預約到,若是不方便在第一階段預約時間施打的民眾,也可以自主性改到第二階段再預約,無論如何都不會有預約不到的情況。
第二、無論指揮中心開出的可預約人數有多高,最後多少人能夠預約成功,還是要看各縣市。
在指揮中心12日公布各縣市符合預約資格的人數,以及縣市回報的可施打人數後,北市副市長蔡炳坤隨即召開記者會,直指中央此舉「讓北市醫療院所及醫護人員相當傷心」,並且呼籲「不要壓榨醫護人力」。柯文哲也批評中央「疫苗政策混亂」,有時候來多有時候來少,就連什麼時候來也不知道。
不過事實是無論中央開出多高的數字,最後能夠的施打人數永遠是北市開出的施打量,不會隨著中央的需求量起舞。因此「中央以此壓榨醫護人力」的說法並不正確;而中央在公佈數據時也同樣公佈其他五都,其他縣市也有需求量遠大於醫療量能的狀況,並沒有所謂針對台北市「讓醫護人員傷心」的問題。
第三、指揮中心開出的數字,僅為符合資格者的最大值,並非實際施打人數。
柯文哲與蔡炳坤兩人,數度在公開場合質疑中央提供的需求量與實際的預約量不符,導致醫療院所在加開醫療人力因應後,最終發現實際施打人數根本沒有中央公佈得多,導致醫療院所都不願意提供多的量能。柯文哲更以此質疑「中央疫苗政策從頭亂到尾」,根本沒有實質規劃。
而實際的狀況是中央在提供需求量時,本來就得把數字拉高到「所有符合施打資格者」的數量。之所以會與實際預約的數量有差距,原因在於並非所有符合資格者都有預約,而兩者數量差異最小的時候僅相差不到2%;至於差異最大時則可能超過50%。當期疫苗施打數量在於人民意願,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無法提前預知,柯文哲與蔡炳坤為何能以此批評孰是孰非?
第四、每一期疫苗預約,公布的施打資格必須全國一致。
在接獲中央通知第一階段有41萬人,第二階段僅18萬人後,柯文哲曾數度在公開場合質疑中央「為何不30、30平均分配就好?」更強調中央掌握了所有地方的人口資料,地方政府也向中央回報施打量,為何不能提前處理?
在人口結構上各縣市迥異,台北市又因為是首都,老年人口比例也相對較高,因此在開放老年人口施打時,在符合資格的需求人數上就會偏多。倘若只為了台北市的人口比例因素,特別調整可預約資格,屆時恐怕會引發大規模跨縣市預約施打的問題,才是真的「一定會出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第十二期疫苗預約中,北市遇到的問題其他縣市也同樣都有遇到,但為何就是沒有第二個縣市像柯市府一樣,在公開場合大聲疾呼、批評指揮中心做得不好?或許其他縣市的問題已經解決、或正在尋找解決方案。
引用一句被柯文哲說到爛掉的話:「
台灣不欠缺提出問題的人,而是需要提出解決方案的人。」同樣的,現在的柯文哲與市府團隊也是:不要只是自顧自地當個提出問題的人,這樣只會讓外界覺得像個「吵著要糖吃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