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城中城拆不拆?都更專家提兩案當範例

▲針對城中城惡火憾事,高雄市市長陳其邁在市政會議率市府團隊為罹難者默哀,表達哀悼傷痛之意。(圖/高市府提供)
記者何哲欣/專題報導-2021-10-22 08:16:00
高雄城中城大樓災後,「都更」成了網路上的關鍵熱搜詞彙,不過在都更之前,城中城大樓要先面臨保留或拆除的抉擇。高雄市長陳其邁宣示,市府已要求三個技師公會針對城中城進行鑑定報告,會專案處理,不排除強制拆除。專家直言,都更不是萬靈丹,不斷喊話加速都更,不只緩不濟急,更是模糊焦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丁致成說,很多曾遭逢火災的大樓,補強後還是可以繼續使用,沒必要拆除,若未來城中城大樓要都更,在解決產權問題前,更不宜貿然拆除,「除非大樓現在馬上就要垮了,不然無法立刻拆,只能先禁止大樓繼續使用。」

他提醒,城中城過去長期遭閒置,若市府現階段暫無拆除打算,接下來還是要再度面臨管理問題,以防又成治安死角。

房市專家Sway也質疑,一方面說城中城結構沒問題,一方面又說要都更,是自相矛盾,若大樓長期閒置就要都更,全台空屋率這麼高,早就有一堆要都更。他認為市府應先加強督察,加強治安管理,該罰的都先罰一罰。

城中城產權複雜,40年前完工時,是採土地與房屋分開出售,經過多年演變,屋主地主結構更加紊亂。根據市府內部資料,城中城地主有110人,屋主376人,地主其中有11人是有地無屋,屋主則有271人有屋無地。

丁致成說,城中城的產權複雜度,在全國的排名可說數一數二,若中長期規劃要拆除重建城中城,根據《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老大樓重建須有土地及建物所有權人百分之百同意,幾乎是不可能任務,相反地,若依《都市更新條例》,不論是要公辦或民辦都更,只需要多數決,成功機會比較大。

他舉台北市大同區的「斯文首善」為例。斯文首善是全國首例公辦都更,今年10月即將完工,過去斯文里居們也多屬弱勢,政府編列預算後收購土地重建大樓,類似社會住宅能安置中低收入戶,建議高雄市府也自己發動都更,同樣有利安置城中城大樓原有住戶。

若要走拆除途徑,丁致成說,台南市中西區的河樂廣場,可以當城中城未來的參考範本。

河樂廣場過去是中國城大樓,是台南在80年代的繁華指標,大樓內有商城、有住宅,產權複雜,但市區沒落後,大樓閒置,被譏諷是都市之瘤,跟現在的城中城一模一樣,最後台南市府決定區段徵收,把中國城土地變廣場公園用地,大樓未完全拆除仍保留樑柱,再經設計後,成了市民戲水玩耍的好去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鹽埕區已不如當年繁華,開發新市區、重建城中城大樓,對高雄市府都是虧本生意。丁致成說,都市重整本來就不容易,不能只看利益,要從公益出發,因此需要執政者的勇氣與決心,也需要時間,再搭配住宅政策、仔細規劃未來願景,只要有明確方向,「要解決都市之瘤不是不可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