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疫情以來,疫苗保護力是民眾最關切的議題之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境外移入共有145例突破性感染,佔28.4%,其中以BNT疫苗52例最多。不過,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境外移入的突破性感染跟疫苗保護力沒有直接關係,這些數據僅反映著從國外入境台灣的人中打BNT和AZ疫苗的人是最多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氏璧說,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整理出從今年7月2日至10月15日,境外移入共有510例,其中145例屬打過完整疫苗後的突破性感染,占比達28.4%。而其中BNT有 52 例、AZ 有 33 例、科興 20 例、嬌生 11 例、莫德納 10 例、國藥 9 例。
林氏璧表示,這數據要怎麼解讀?你可以說,所以BNT最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嗎?你可以說「哇,所以疫苗根本沒什麼用,都還會突破性感染嗎?」當然不行,因為在以上的數據中沒有分母,不知道分母有多大,每個疫苗保護力都不是100%,這應該只是反映著從國外入境台灣的人中打BNT和AZ疫苗的人是最多的, 如此而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氏璧認為,記者每天去關注突破性感染人數以及疫苗廠牌,不如去追蹤心肌炎,血栓併血小板低下案例的細節呢?林氏璧說,英國的大型研究早已經揭露,突破性感染的人相比於沒打疫苗的人,所有症狀都比較輕,也有近兩倍無症狀感染的機會,連出現長期後遺症(Long COVID)的機率都減少了49%,而且在97萬多名打完兩劑疫苗的成年人,只有2370人(0.2%)出現「突破性感染」。
林氏璧直言,看數據的時候,請永遠要記得分析分子和分母,還有因果關係,「真的不需要一直放大那個2,而忽略了998個人還是沒受到感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