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夥伴30載 洗衣間聊出諾貝爾經濟學獎基礎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1日揭曉,由卡德、安格里斯特、因本斯3人共獲殊榮。(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央社-2021-10-12 09:50:24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11日專電)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家因本斯是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3位得主之一。30年前,他和學術夥伴、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安格里斯特在自助洗衣間的聊天中得出研究模型的最初基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教授卡德(David Card)、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因本斯(Guido W. Imbens)3位學者共同獲獎。他們利用「自然實驗」,也就是真實生活的情境與社會問題做研究,像是外來移民如何對勞動市場帶來影響等。

其中,因本斯與安格里斯特搭檔獲獎,兩人的交情起自在哈佛大學教書時。

史丹佛大學新聞(Stanford News)今天報導,因本斯在哈佛大學第一年的執教生活,幾乎每週六早上總是和安格里斯特在學校宿舍的自助洗衣間度過。在洗、烘衣機轟轟旋轉聲音中,兩人討論工作、思考世上各種問題。

就這樣,因本斯和安格里斯特一起參加研討會、一起喝咖啡,展開長達30載研究夥伴關係,在今年共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兩人開創LATE(Local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模型1994年在Econometrica(計量經濟學)期刊發表,從因果現象解決大眾和決策者面臨的重要問題,讓經濟學的研究落實在現實世界。

因本斯說,他們非常規的研究方法在1990年代初期沒有引起人們太大關注,他認為那反而「因禍得福」。

「對我們來說,那是一段難以置信的時光,我們有足夠的空間和餘裕真正深入思考這些事情,沒有別人指指點點。」

回憶湧上因本斯心頭,他說,那過程有時「有點孤獨」。但慶幸有安格里斯特等同事,創造出互相支援的環境。

1963年出生的因本斯來自荷蘭,曾就讀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和英國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1991取得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博士。

1990到1997年、2006年到2012年間,因本斯在哈佛大學任教,之後加入史丹佛大學。他也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柏克萊分校任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路上彼此支持,因本斯和另外兩位得主都有共事的經驗,且為好朋友。安格里斯特還是因本斯婚禮上的伴郎。

因本斯的妻子艾希(Susan Athey,暫譯)也是史丹佛大學的經濟學家,她曾於2007年獲得有「小諾貝爾經濟學獎」之稱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成為獲得這獎的第一位女性。(編輯:郭中翰)1101012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