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寫美醫療系統 遠距醫療通知病情被接受

▲美國疫情嚴重期間,病患無法正常進醫院,醫生被迫改用電話或視訊軟體告訴病人病情。示意圖。(圖/翻攝自pexels)
中央社-2021-10-03 15:28:53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2日專電)「您最多只能活3個月。」疫情期間,美國有腫瘤醫師不得已必須用電話或視訊對病人傳達壞消息,卻也發現患者更喜歡在家接獲這樣的通知。疫情對醫療資源已帶來重大移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命科學天使基金(Life Science Angels,LSA)創辦人梅伊(Allen May)今天在矽谷舉辦的2021台美生物暨工程論壇(UTBEF 2021)分享他一位醫生朋友在疫情下工作的實例。

梅伊的朋友是一家醫院的腫瘤醫學部主任,工作之一是很殘酷地告訴病人「您將去世」、「您處於無法治癒的癌症第4期,最多只能活3個月」。

美國疫情嚴重期間,病患無法正常進醫院,這位腫瘤醫師被迫改用電話或視訊軟體告訴病人關於健康的壞消息。比起「重病不能開車、要家人請假一整天帶去醫院、坐在候診室幾個小時,最後聽到醫生宣布壞消息」,事實證明,患者更喜歡在家收到通知。

「當他們獲知壞消息時和全家人在一起,身邊有關心和親愛的人給予支援系統,患者也可以和醫生有較為親近的對話。」梅伊表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對世界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卻也正面撼動美國根生蒂固的醫療領域,打破醫療保健必須在醫院進行的傳統思維。

總部在紐約、全球知名的市調研究機構CB Insights把梅伊領軍的生命科學天使基金評為全美最有影響力的生醫投資社群,專注開發生物科技與醫療器材的新創。

他以數字指出,疫情爆發後美國的門診量下降60%,很多醫療院所幾乎破產;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和美國聯邦醫療服務中心(CMS)做出兩大改變,為遠距醫療的看診服務訂出規則,醫生可獲得與診間看診一樣的費用,且可跨州看診,鼓勵醫生為病人做出最好的服務。

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教學醫院為例,遠距醫療的就診比率在2018年僅佔1%,2019年提升至60%。遠距醫療中以心理健康和行為健康的領域成長最大。

「骨科的問題不適合遠距醫療,但是心理健康、行為健康非常適合。」梅伊關注到「數位療法(Digital Therapeutics)現在超級火紅。」病人不是去醫院接受治療,也不是透過植入技術來解決問題,而是使用穿戴式裝置和感應器,搭配數位軟體來改善和治療病症,糖尿病患者是其中主要的族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疫情時代許多規則在改變。梅伊認為現在是改變醫療保健系統的巨大時機,也是相關創業者的最佳時機,他並提醒創業者「不要忽視陷阱、必須有B計畫,走最快、最好、最便宜的路線」。

2021台美生物暨工程論壇由台美產業科技協會主辦,今以實體和線上會議混合方式邀請台、美兩端學者專家探討「大健康產業:數位醫療、聯網照護與未來」。(編輯:韋樞)1101003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