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會大選落幕,現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DU),不敵左派大黨社會民主黨(SPD),以些微差距落敗。雖然選前梅克爾早已表明自己無意連任,總理換人已是意料之中,但從德國第1位女總理,到歐洲的中流砥柱,梅克爾執政16年間對德國、歐盟乃至全世界的影響,不言可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牧師之女、東德鐵幕下的童年
1954年7月17日,梅克爾出生在西德大城漢堡(Hamburg),是1名牧師之女,在她還是嬰兒時,父親就因教會的任命,帶著全家遷往東德。當時的東德處於蘇聯共產鐵幕之下,生活中充斥著祕密警察與告密份子,也養成梅克爾冷靜、沉著、掩飾及控制情緒的能力,這從她往後的政壇生涯發展可窺見端倪。
在東德成長期間,梅克爾學會了流利的俄文,理性與科學精神,讓她在物理學方面有很好的造詣,取得萊比錫大學物理化學的博士學位。
儘管身處共產主義的社會氛圍,受的又是科學高等教育,但來自家庭的基督教價值觀,仍深深影響梅克爾,並在她的重大決策中發揮作用,比如2015年歐洲面臨難民湧入危機,梅克爾堅持打開國門接納難民,便被認為是這份價值觀的展現。
科爾的小姑娘-初露頭角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不久,梅克爾積極投入民主和社會運動中,並於1990年加入「民主覺醒黨」。1990年底,東西德統一,穩重、背景特殊的梅克爾,很快便得到德國統一後的首任總理,同時也是CDU黨主席,海爾穆·科爾(Helmut Kohl)的賞識,並於1991年出任科爾內閣的婦女青年部部長、1994年出任環境和核能安全部長。
從黨員到內閣要員,梅克爾的政壇之路平步青雲,大部分源自她與科爾政壇師徒的密切關係,當時的梅克爾,也常被德國媒體稱為「科爾的小姑娘」。對科爾而言,兼具東德成長、新教徒、女性3種背景身份的梅克爾,象徵著東西德與社會的良好融合,而善於察言觀色、審時度勢的梅克爾,也絲毫沒有浪費這些機會,一步步登上黨魁,甚至總理的大位,只是一開始只怕科爾自己也想不到,這個沉靜、樸實的女子,會成為日後他黯然下台的主要推手之一。
▲受到德國前總理、CDU前黨主席科爾的多方提攜,梅克爾的政治生涯相當順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當斷則斷 與恩師科爾決裂
1998年,科爾第5度參選德國總理,卻因中間偏左聯盟(社民黨及綠黨)贏得大選,時任下薩克森州州長格哈特·施洛德(Gerhard Fritz Kurt Schröder)當選為新一任聯邦總理,結束科爾中間偏右聯盟長達16年的管治。德國統一後經濟發展遲緩,內政表現不夠理想,加上CDU黨內爆發政治獻金違法醜聞,重挫科爾及CDU聲望,一時間政黨前景蒙上陰影,就在這時,「科爾的女孩」出手了。
為了挽救政黨聲譽,2000年,曾任CDU秘書長的梅克爾,宣布參選黨魁一職,帶領CDU與科爾公開劃清界限,要求科爾下台,並奪取原本由科爾欽定的接班人蕭伯樂(Wolfgang Schäuble)的黨主席大位,最終接替蕭伯樂,成為CDU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領導人。
▲所屬政黨面臨風暴,梅克爾當機立斷,切割自己的政治啟蒙師科爾。(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2000年4月,梅克爾以9成的支持率,當選CDU黨主席,彼時的她,加入CDU才不過10年。能以女性身分,接管一個保守派政黨,在當時的德國政壇實屬罕見,CDU作為傳統保守派及宗教背景政黨,向來是由男性主導一切。經過這一役後,德國人可說是開始認識到,沉穩的外表下,不失凌厲的梅克爾,其實也能是個狠角色。
▲梅克爾46歲便成功當上CDU黨主席。(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扶搖直上 成為德國首位聯邦女總理
2005年5月30日,梅克爾正式代表基民盟和基社盟,與時任總理的施洛德,角逐下任總理大位。直到同年10月,基民盟與社民黨經過漫長的聯合組閣談判後,終於取得共識,由梅克爾出任聯邦總理,內閣人事由社民黨佔優,組成40年來首個「左右大聯盟」。
在總理的位置上,梅克爾一坐就是16個年頭,多年的總理生涯,梅克爾總是以冷靜低調的作風、超凡的定力,優秀的危機處理能力,帶領德國及世界度過了一次次風暴,也讓她成為過去數十年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袖之一。
▲2005年,梅克爾首次宣誓成為德國總理。(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德國人的媽媽 帶領人民挺過多次危機
執政多年,在許多德國人心中,梅克爾不只是永遠的總理,也是個和藹可親的「媽媽」(Mutti)。在她任內,德國曾經歷一波又一波的政治經濟風波。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嘯,讓歐洲陷入歐元發行以來最嚴峻的經濟衰退,德國承擔起危機管理者角色,在歐盟架構下主導,對南歐各國進行紓困,讓一度動盪的歐元區安然度過危機。
2015年,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的大量難民,穿越地中海抵達歐洲,梅克爾堅持開放德國邊界,以人道主義的立場,拒絕驅逐超過100萬名的非法移民,此事雖然引發西歐各國及國內反彈,甚至為基民盟帶來國會席次的損失,但她並不後悔。
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並通過,歐盟懷疑論述一時大行其道,梅克爾仍領導歐盟,結合西歐各國主流政治勢力,確保歐盟內部團結,抵禦反歐盟民粹主義與新法西斯主義的衝擊,確保歐盟穩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與中國、俄羅斯交往上,梅克爾也不輕易選邊站、貿然加入美國圍堵中國的陣營,而是與各方維持溝通管道與合作,在近年民粹主義、強人政治風潮席捲之下,梅克爾沉著、冷靜卻又溫和的行事作風,為世界政壇起到奇妙的平衡作用。儘管留下的評價有褒有貶,但可以確定的是,梅克爾過去10多年,為德國與世界帶來的影響,已成為21世紀全球政壇的重要標誌之一。
▲2021年9月,德國街頭有著梅克爾招牌菱形手勢的商業廣告,上面用德語寫著「再見了媽媽」。(圖/美聯社/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