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梅克爾時代往哪走?德國關鍵選戰QA一次看

▲雖然即將卸任,但德國總理梅克爾穩重、理智兼親切感的領袖形象,仍普遍受到歐美民眾喜愛。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央社-2021-09-27 05:50:25
(中央社柏林26日綜合外電報導)選情膠著的德國大選今天登場,世人莫不好奇下屆政府的組成,以及德國在總理梅克爾卸任後會變怎樣?它在歐洲和世界的角色又將如何變化?以下是法新社整理關於這次大選的Q&A。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梅克爾為何卸任?

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CDU)在2018年10月的地方選舉受到挫敗,不久後她就宣布目前的第4任總理任期將是她的「最後一任」。這使德國出現1949年後首次有現任總理不角逐連任的局面。

現年67歲的梅克爾2005年11月22日首度獲任德國總理,她在位的時間跟德國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理柯爾(Helmut Kohl)幾乎不相上下。柯爾一共掌權16年有餘(5869天)。

德國在梅克爾領導下成為歐洲穩定的同義詞,但大選過後現況可能改變。在選票分散的情況下,德國可能出現3黨聯合政府。

● 保守派會不會喪失執政權?

最新民調顯示,梅克爾的基民黨及其巴伐利亞邦姊妹黨─基督教社會黨(CSU)合計支持率約22%。這將是德國戰後保守派表現最差的一次選舉。

保守派在2017年上次大選時是由梅克爾領導,當時得票率為32.8%。

若民調準確,基民黨/基社黨聯盟可能丟掉總理大位,甚至變成在野黨,成為2005年以來首見。

專家一年前幾乎完全不考慮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可能參與下屆政府,但現在社民黨支持率約25%,正盼望繼施若德(Gerhard Schroeder)之後再拿下總理位置。

● 極右派怎麼了?

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藉民眾不滿2015年難民潮趁勢而起,2017年首度進入國會,並成為最大在野黨。之後這個政黨似乎失去吸引力,目前支持率約為11%。

然而德國另類選擇黨已在政壇牢牢扎根,近來成員曾參與反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抗疫措施的集會,試圖透過反對口罩運動討好選民。

● 誰能成為造王者(kingmaker)?

不論哪個政黨勝選將主導組成新政府,都可能爭取綠黨(支持率約17%)和自由派的自由民主黨(FDP,支持率約11%)相挺。

但結盟方式可能有許多種,包括純左派聯盟與右傾為主的政府。

無論如何,結盟協商可能得花上數週甚至數個月,這將使歐洲最大經濟體淡出國際舞台一段時日。

● 新政府外交政策路線為何?

德國外交政策的面貌會依新政府最終黨派組成而大相逕庭。

若是出現包括社民黨與綠黨的左派聯盟,德國會比保守派與自由派掌政下更傾向支持歐洲財政團結。

如果新政府納入極左的左派黨(Die Linke),德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關係可能變緊張,因為左派黨希望廢止這個跨大西洋聯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府易主也可能影響德國與法國的關係,這項夥伴關係正是歐洲聯盟(EU)的核心。而且法國也將於2022年4月舉行大選。

根據法國國際關係暨戰略研究院(Frenc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Affairs)法德研究委員會(Franco-German Studies Committee)成員莫里斯(Paul Maurice),德國新團隊上任後將面臨壓力,必須為歐盟增添制定政策的新動力。(譯者:楊昭彥/核搞:林治平)1100926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