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漢光演習開放場次增加的風險。
※軍聞、媒體與實際。
新聞
年度漢光37號演習於9月17日告一段落,先前所有跑軍事線的媒體一致認為,因為疫情因素,今年的漢光37號演習大約只有佳冬戰備道可以拍攝了,但軍方的態度在蔡英文總統於9月10日視導台中飛彈部隊後轉變,總統指示,漢光演習部隊要全力以赴、讓全世界看得見。
※漢光演習開放場次增加的風險。
在總統於10日的指示後,國防部思索將部份能開放的場次提供媒體採訪,大要是提供媒體後續兩天可能採訪的科目與集合座標,後續再由承辦軍官帶領媒體進入演習場次,採訪期間並不提供錄音與說明稿,這邊摘錄其中一個場次資訊如下:
9月13日(星期一)
課目:第四作戰區「生物疫病軍民醫療能力整合」(XX時)
地點:臺南XX(座標XX、XX)
新聞聯繫:XX上尉手機XX
軍方之所以會有這種作法,主要是在疫情期間滿足媒體的報導需求,但何以10日之前沒有想過要開放,非得要總統指示後才開放若干場次供媒體採訪?這難免會讓外界有所聯想。
再細看這些演習場次,多半是大眾得以共見共聞的場所,例如醫院、公園、公路隧道、省道(戰備道)、海灘或是活動中心等,在這些處所舉行演練雖然可以達到全民國防或是共同見證的目的,但有些現地狀況會隨時變動,這其實考驗到現場指揮官的決策能力。若決策不當往往造成軍事新聞的公關災難。
以生物疫病軍民醫療能力整合科目為例,媒體朋友於指定時間到達,無奈台南地區正下起大雨,但第四作戰區所屬官兵依舊進行正常操演,後續由軍事新聞單位供圖與簡單文字說明,大意為39化兵群官兵不畏風雨,執行人員、車輛與裝備的除污作業……,這是個標準的軍事新聞災難。
化學兵以大量水份清洗可能受到敵化武污染的車輛實屬正常,但既然外界下大雨了那還進行洗消作業?很可能是兵科軍官建議取消實施,但為了新聞畫面與媒體需求而繼續於大雨中實施。軍方正確的作法很可能是延後若干時間實施或是取消,於大雨期間進行洗消實在是不適宜。
除了新聞公關災難外,有時則是觀賞民眾的身體上的損傷。2014年空軍戰備道期間,CH-47SD直升機進行航材吊掛時,意外吹翻架設鋁梯拍攝戰機的民眾,致使CH-47SD有著「吹倒哥」的封號。再以本次佳冬戰備道操演為例,軍方拉起的封鎖線為150公尺,未料卻有許多民眾在150公尺內的距離拍攝,因為周遭還是有些許住家,空軍實在無法管制也無人力去稽查誰是住家居民、哪些媒體又假借民宅借位拍攝了。
而就佳冬戰備道啟用來說,除空軍驗證戰術意義外,有很大一部份是展現軍力的全民國防,許多民眾攜家帶眷徹夜守候到處卡位,沒想到軍方在戰備道沿線佈兵,舉著紅色告示牌,上頭寫著:作戰場地、請勿進入、違者依法究辦等字。其實大眾並不會刻意去靠近滑行中的戰機,看到士兵警戒線自然不會擅入,現在就必須反問,軍方承參到底是為何要讓士兵舉這個牌子?因為這絕對是全民國防教育下的反效果。
以上很可能都表示軍方沒有事前就這方面「預推」過可能的狀況。
※軍聞、媒體與實際。
雖然上述地點多為大眾可共見共聞以及可抵達的區域,但其實軍方承辦單位或受訪單位在面對媒體時,還是有一些潛規則。例如在戶外演習區域,提供媒體朋友若干飲水或如廁方便,以利後續新聞產出的順遂,用一點公關費用在上面,這種想法應當無可厚非,至於誰是媒體誰不是媒體,那就得看軍方如何認定媒體而定。
其實許多演習區域,軍方也會拉出一處比較好的地點,讓攝影記者比較好取景,之所以會有這種優惠,主要還是基於在演習後,媒體能對這場演訓有比較正面的報導。不過這種沒有新聞稿或說明官解說的場次,後面的報導可能無法顯現真實的樣態。
以本次佳冬戰備道來說,與過往相較少了陸航直升機的橋段,其中攻擊直升機負責掃蕩周邊區域,CH-47SD直升機吊掛航材至演訓區等,這對攝影記者與民眾取景來說會是個好題材,但很可能這不是戰備道的實情。
戰備道在設計時的概念就是讓戰機在機場跑滑道受損時,於戰備道降落、後續整補油彈起飛再戰,囿於現代武器的射程與戰備道可能受到的損害,因此理論上戰備道在開設前,就必須由陸軍與憲兵單位確保周邊安全無誤,現在居然是在戰機降落於戰備道後,還要攻擊直升機掃蕩,再怎麼說都不符常理。同樣的發生在直升機吊掛航材部份,若地勤車輛可以載運航材與物資補給,那何必用直升機吊掛?因此外界都合理的推測,這是戰機落於戰備道後,為填補空檔時間而設計出來的橋段。
但總的來說,軍方能將這些資訊公佈確實是一項轉變,在可行的安全距離內,讓大眾與媒體可以看到參演部隊的精實戰力,許多軍事迷也徹夜守候卡位拍攝戰備道戰機起降,這絕對是全民國防地具體表現。這種場次其實以前漢光演習也曾發生過,漢光33號演習澎湖山水沙灘的搶灘登陸就是案例。
期待來年軍方漢光38號演習時能有更多、更加開放且全民都可以參與的場次。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