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曾建元、張明天/北戴河法治與人治的博弈

▲中國政治高層在8月上旬會藉著度假型是,前往北戴河舉行非正式共識會議。(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曾建元-2021-08-23 12:20:32

神秘卻又決定著中國共產黨未來走向重大決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北戴河會議,在8月上半月悄然展開。這是中共傳統領導高層藉度假形式舉行的非正式共識會議,北戴河會議的結論是中共權力核心權鬥過程與協商妥協後的展現,因此也可以說是中共黨內權力分配的縮影。因此這就讓外界捨不得眨眼地緊盯每個敏感信號,畢竟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能否邁向第三個任期的關鍵步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習近平至今不見失勢跡象,黨內並無明顯的接班人選出線,也看似黨高層的權力結構穩定,但近年自從招惹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貿易戰討打開始,就連年諸事不吉,又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橫掃全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災害不斷,民怨四起,內政外交皆出師不利,不免一時心力交瘁,難以應付。7月6日習近平參加中國共產黨舉辦的世界政黨領導人視訊峰會時,突然唸稿到一半,當著全球領導人的面前小聲詢問工作人員:「我這說完了嗎?」由此讓外界感嘆,習近平的處境不只方寸大亂,而且是神魂失守的精神恍惚狀態。

反習勢力可以選擇的攻堅點基本上是唾手可得,現在只需要像「打地鼠」般,一會兒那邊出點事,一會兒這邊出點問題,一會兒共同搞點麻煩,把習搞得焦頭爛額,只需等待合適的時機,機會何其多。

流亡美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富豪郭文貴在7月18日時就爆料了這個情況,他說反習勢力除了在政法系統上對決,如今還要在經濟金融上較量。他還提出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為首的「新四人幫」,包括江澤民、王岐山、韓正反習勢力已經大集結,極有可能將成為中共未來的實質掌權者。同時還透露,為了讓習近平垮台,韓正身邊人馬還想出妙計:「最好的辦法是讓敵人累死,那就讓他累吧,什麼都給習報告」。

有趣的是,郭文貴還透露:「現在中共黨內不少人認為,中共只有一個問題,就是習近平此人。」可以說所有壓力也全都「定於一尊」。習近平自己便常顯露出對共產黨瓦解的擔憂,也才會在6月12日帶著中共中央領導幹部在北京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重新「宣誓」,誓言「保守黨的秘密」、「永不叛黨」。也不斷地透過各種宣傳機器提醒要「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即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地位、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8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共同頒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接續2015年底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此次綱要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要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怎麼可能沒有正值盛年的習近平的領導呢。

習近平法治思想最大的弔詭之處,就在於對於「法治」(Rule of Law)的概念偷換。「法治」的原意是依法統治、依法行政,依法而不依人,而法則代表人民的普遍意志,由民意機關議決而寫下來的並公諸於世的就成了法律。所以法律應當是民意的體現。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習近平在會上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提出了11個方面的要求,其中領頭的項目光以堅持黨的領導和以人民為中心兩個要求,就蘊含著二律背反的問題,因為以人民為中心如果意味著民主的決策程序,則黨和人民就會產生權力的競合或衝突問題,但通篇竟然不談「民主」,即可推知習近平的法治思想中,法治與民主是互不相干的,換言之,他所謂的「法治」,就是以法統治(Rule by Law),也就是中文裡通用的「法制」,是日本法哲學家鈴木敬夫所謂的「刀制」,而非「水治」。

《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裡更看不到水治的影子,我們看到的是電子監管科學技術提升和社會信用體系深化下的精準化社會管制圖像,《法治綱要》宣示要在2022年底前完成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實現各方面監管平台資料的聯通彙聚,要推動「遠端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徵的非現場監管」,所以自動化的數位科技執法,成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實踐的核心任務。但令人遺憾的是,攸關數位執法下人權保障的《社會信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以及有關提高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的措施,如高級官員財產公開、監察、新聞自由等,皆不在施政和宣傳的重心。

如果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推動,寓意著習近平連任繼續領導的必要性,我們則要於後續密切觀察,如果習近平被高級黑到累倒,誰最能闡述已經上升為憲法基本精神的習近平思想,又或者誰是習近平思想的挑戰者。因為習近平思想領域的鬥爭,就是習近平偶像和權力地位的戰場,將會折射出中共內部權力鬥爭的綽綽光影。

 

●作者:曾建元/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中國問題專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