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民主開倒車成普遍現象 亞洲新聞自由度綜觀

▲泰國記者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記者李芷涵/綜合報導-2021-08-23 01:00:00
《四方報》報導,亞洲多國疫情延燒,然而,因疫情而陷入險境的不只有人民的性命,還有各國脆弱的民主制度和新聞自由。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 Without Borders)4月發表的「2021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就稱,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疫情下利用「審查制度」和「打擊假新聞」為由限縮新聞自由,綜觀東南亞諸國排名更落在100多名以後。台灣則算表現亮眼,在新聞自由度報告中排名43,在經濟學人的2020年民主指數報告中更是排名11名、高居東亞之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合《四方報》先前的系列報導,東南亞地區包括馬來西亞和泰國,都在疫情下擴大對新聞和言論自由的控制以打壓對防疫政策的批評。泰國就利用防疫壓制2020年大規模示威運動繼續推行,向來充滿爭議的「污辱皇室罪」更被用來打擊異議份子對於該國AZ疫苗代工的政策。此外,人權觀察組織指出,泰國的《電腦犯罪法》和緊急命令等也都被用來起訴批評政府的人。

馬來西亞今年1月起進入國家緊急事態後,慕尤丁當局就藉機於3月12日繞過議會推出一項「反假新聞條例」,授權政府機關、司法機關和警方可以撤除任何被認為是關於疫情或緊急狀態的錯誤資訊。去年7月,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釋出紀錄片指控馬國政府涉嫌歧視性圍捕移工,觸怒馬國政府並遭到突襲搜索,參與拍攝之相關工作人員、記者及受訪移工皆因涉嫌觸犯「禁止煽動叛亂」、「禁止誹謗與傳播冒犯性內容」等法令而遭到調查,事件引發國際關注。

新加坡的新聞自由原本就相當緊縮,新加坡媒體發展局(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有權審查任何報導內容,反對派記者經常面臨告訴,嚴重點甚至會被以「煽動罪」起訴,最高可以判處7年有期徒刑。該國2019年通過的「打擊假新聞」法令成為疫情下政府管控媒體報導的方便手段,該法條允許當局針對任何報導內容提出修改要求。截至去年中旬,新加坡已經使用這條法令打擊「假新聞」達50次,外媒指出這條法令擴大政府掃蕩疫情下反對意見的權力。

疫情下,印尼政府也如許多國家一樣,借防疫或打擊假新聞的名義掃蕩異議言論。印尼原有的《褻瀆宗教罪》和《電子資訊交易法》都被認為損害民主價值及新聞自由;去年4月當局更授權警方可掃蕩「針對總統或政府的敵意訊息」,言論甚至不需與疫情相關,也不需被認定為「假新聞」,違規記者就可被判最高18個月有期徒刑。外媒引述印尼法律援助基金會(YLBHI)統計數據指出,2020年共有351件侵犯公民自由的事件發生,其中有52%的案件導致受起訴者被判入獄,人們被禁止搜尋資料、發表言論,且個資受到侵害。

越南的情況則更為慘淡,在「無國界記者組織」新聞自由度報告中排名第175名,在東南亞多國中吊車尾,也是排行榜中的倒數第6名的國家。在越南長期對媒體及言論自由的監管下,全國媒體都恪守越南共產黨的指令,因此反對聲音全都仰賴獨立記者、部落客等進行報導,而他們也往往被判重刑或成為警察暴力執法的受害者。越南當局經常以「顛覆國家政權」、「宣揚反政府思想」等罪名起訴記者,且判罰刑期相較其他東南亞國家重許多。疫情下,儘管越南狀況相對穩定,但官方對於獨立批判聲音的搜捕卻沒有趨緩。2020年已經有多名記者被捕,其中3人被判處11至15年不等刑期,目前全國總共有超過30名記者或部落客正在服刑或被拘留,官方也加強對社群媒體言論的審查並要求社交平台交出擁有超過1萬名追隨者的網紅之聯絡資料,以加強控管。

反觀台灣,在經濟學人的報告中被以「亞洲民主燈塔」來形容,指台灣從2019年的第31名大幅躍升至第11名,超越日本和南韓,更是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報告中指出台灣2020年大選展現了面對中國壓力的民主韌性,在全球公民自由退步的情形下,台灣選舉仍出現很高的投票率,尤其是年輕世代。此外,報告也稱讚台灣防疫奏效,除了避免封城措施外,政府也成功維持大眾對政府的信心,使大家在疫情間願意配合政府的各項社交措施。《無國界記者組織》則指出,台灣新聞自由鮮少受到政治干擾,且政治介入新聞不被普遍民眾接受,但也指出台灣的媒體生態趨向兩極化,並受利益取向的經營模式和訴諸感性等問題困擾。不過,在疫情間利用防疫限縮言論及新聞自由的情況在兩份報告中都沒有提到,顯示台灣的民主韌性並未因疫情而帶來衰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