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沒封城壓住疫情 為何馬國封兩個月確診數反而狂飆?

▲馬來西亞疫情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記者李芷涵/綜合報導-2021-07-29 18:47:44
《四方報》報導,台灣已經於7月27日降至二級警戒,許多縣市紛紛開放餐廳內用,婚宴、公祭等也重新開放。疫情比台灣嚴重許多的馬來西亞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封城管制後,也於近日宣布8月1日後將解除緊急狀態,但暫時將不解除封城,讓低迷許久的業者們相當失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相較於台灣因疫情穩定而解封,馬來西亞的封城卻幾乎「無效」。馬來西亞自今年1月就進入緊急狀態,六月疫情升溫後進入封城,馬國當局原本表示將無限期延長封城直到單日確診降到4000人以下再解除,然當地7月28日新增案例仍飆破17,000例,長達兩個月的高強度封城不僅沒效案例還不減反增,引發民眾質疑,也讓總理慕尤丁面臨前所未有的執政壓力。台灣和馬來西亞同樣經歷兩個月的防疫管制結果卻大不相同,為何台灣成功穩定疫情而馬來西亞卻失敗了呢?

馬來西亞6月1日進入封城管制,禁止跨洲旅行,關閉夜市、網咖、賭場、電影院、理髮廳、商場等非必要休閒娛樂場所,暫停節目錄製、拍電影、面對面會議、舉辦展覽、禁止餐廳內用。民眾不得邀請訪客家中作客,非必要不應出門,一台車最多只能坐兩人,若乘坐計程車也只允許一名乘客並必須坐後座。另外,除非就醫或緊急情況否則不得離開家方圓10公里內的範圍,若要在開放場所運動也必須保持兩公尺社交距離並不得離家太遠。多數營業場所只能從早上8點營業至晚上8點,並針對不同工作性質規定上班員工的比例,從10%到60%不等。除了必要的修繕和維護工程,營造業皆需暫停。

然而,這樣的封城管制在實施兩個月後卻不見起色,比較6月1日封城第一天的7705例到7月28日的17,405例,可以顯見封城兩個月後確診數不減反增;然這段期間疫情擴張之餘還對馬來西亞的商家和經濟發展帶來重大衝擊,政府管不住疫情、補助又遲來讓民怨沸騰,除了出現「白旗運動」自力救濟外,更有不滿民眾發起「黑旗運動」要求總理慕尤丁下台,就連醫界近日也出現遊行抗議。

慕尤丁除了民調暴跌外,就連在國會的盟友政黨巫統黨(UMNO)都公開取消對他的支持並呼籲其引咎下台,可以看出此次解除緊急狀態不是因疫情回穩而更像是為了挽救信任危機「不得以」的決定。《外交家》就指出,這次禁令不再延長的決定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早前專家分析就指出民怨沸騰讓馬來西亞國王再度替延長封城背書的可能性不大,且面對來自政界和民間的壓力,慕尤丁必須採取行動救經濟以挽救當前的執政危機。

《海峽郵報》分析封城失敗的主因在於,檢測量能不足讓疫情嚴峻程度遭到低估、缺乏嚴謹的疫調掌握接觸者及矛盾的配套措施讓封城有效性大幅降低。報導指出,馬來西亞今年初開始取消了完整的疫調追蹤制度,只針對有症狀接觸者進行篩檢,從而漏掉許多潛在感染源,這項作法在5月疫情升溫乃至後來實施封城後也未進行調整。此外,政府一方面宣布「封城」卻仍然允許多數產業維持60%的人力運作,這導致許多工廠、製造業等都爆發大規模群聚感染事件,這類感染事件在封城後平均佔據2/3的群聚案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此之外,比較台灣和馬來西亞,台灣自去年疫情爆發以來就一直嚴守社區的防疫陣線,即使出現過幾次破口也都很快控制住,病毒並未進入社區;直到今年五月中旬才第一次的爆發了大規模的本土疫情,並將警戒調升至3級,這也讓全台民眾大多謹慎以對,防疫意識較高。而馬來西亞去年疫情爆發後就曾反覆進行過幾次封城,久而久之民眾逐漸對疫情感到疲乏並失去耐心,且多次封城先前已經對經濟造成不小影響,因此今年6月再度封城時民眾也出現較多不遵守防疫規定的情況,不少人為了維持生計仍會違規做生意。最後一項可能原因則是,馬來西亞目前的疫情主要來自Delta變種病毒,傳播性較高,在疫苗施打率仍不足的情況下,讓確診數不斷飆升。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