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列車今年4月2日於花蓮清水隧道意外出軌,造成49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主要原因是隧道旁的承包商的工程車,從斜坡滑落至鐵軌上。台灣70年來最嚴重的火車事故持續受到各界與外國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近日深入報導指出,事件不僅削弱了民眾對政府的信心,更揭露了台鐵在體制革新上的落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紐約時報》週一(19)以「台灣太魯閣事故調查: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為題,對現任和前任官員、鐵路員工、承包商和安全專家的採訪,對事故進行了仔細調查。在採訪過程中,台鐵展現了過度的自信,還有監管不周的問題。造成太魯閣事件的承包商李義祥等人被以過失致死罪起訴,但台鐵也必須正視承包商管理不善、養護問題惡化、官員錯過或忽視安全警告的問題。
報導提到,2017年鐵路安全專家、政府顧問廖慶隆就認為,來回於台北、花蓮的太魯閣自強號遲早會發生事故。這個警告就像一個陰影,今年早些時候又有工作人員表示,在清水隧道附近的轉彎處存在安全風險,然而上頭卻沒有任何改善作為。
《紐約時報》引述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委員李綱的看法,「這起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然而種種因素導致意外還是發生了。按照規定,李義祥不應該拿到工程標案,他透過偽造文書,以部分利潤作為回報,利用一家更大、更有經驗的公司(東營)的資質來取得標案,台鐵也沒有盡到責任調查承包商背景。
事發時間4月2日為清明節假期,李義祥本來不應該上班,但擔憂工程進度落後被罰款,他帶著幾個工人,在沒有政府規定的外部安全監督員在場的情況下施工。而施工地早在1月就被台鐵局要求設立防護圍欄、改善道路彎度、地面材質,但李義祥仍然沒有落實。
承包商和專家透露,台鐵經常會與出價最低的承包商簽約,這也是為什麼李義祥已聲名狼藉卻還是能常常拿到標案。內部人士向《紐約時報》透露,台鐵用廉價的勞工執行高危險的工程,這樣的現象已經持續了數十年。由於削價競爭,承包商沒有太多的預算投入安全措施,你也不能期望工程品質多好。
太魯閣號發生出軌意外後,總統蔡英文發誓要解決台鐵長期以來的問題。台灣交通部也在週日(18)發布行整調查報告,內文提到,臺鐵局未落實管理及疏失相關之事項,包括 「施工計畫與各項文件審核與核定有疏漏」、「主辦單位督導工程不 周」、「工地人員管理有疏漏」、「工地人員缺乏行車安全教育訓 練」、「工地防護不周全」等。台鐵也表示正在進行改革,然而即使12名工作人員涉及管考不周,卻沒有人因此被解職。
太魯閣事件發生後,台鐵表示將在軌道沿線增設防護設施,安裝傳感器,警告司機可能存在的障礙物,加強管理建築工地。政府也提出向每位罹難者家屬提供1800萬台幣的賠償。但對於罹難者家屬來說,更希望49位至親的生命能夠真正的推動台鐵改革,避免同樣的悲劇再度發生。
《紐約時報》報導以2018年普悠瑪號列車脫軌事故為例子,這起事故造成了18人罹難。當時在英文政府也是呼籲台鐵進行改革,並提供建議,然而台鐵改進的幅度甚微,甚至沒有結構性上的革新。從交通部的數據可見,自2012年以來,該機構的列車已發生316起重大行車事故,包括碰撞和出軌。這些事故已造成437人死亡;另一方面,公私合營的高鐵同期沒有發生過任何重大事故。
在台鐵工作長達38年、於2016年至2018年擔任局長的鹿潔身透露,面對事故,台鐵的處理方式是開會檢討,讓員工參加講習、演習,然後一切如故。運安會的調查人員表示,台鐵並未徹底執行它所承諾的改進內容,所有的一切都還是紙上談兵。
曾經以日式建築風格、鐵路便當廣為民眾喜愛的台鐵,已經因為過時的體制成為人人詬病的官僚機構。《紐約時報》指出,台鐵背後的工會與政界人士,提供了強大支持讓它得以免於問責,也阻礙了急需的運營和管理改革。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說,台鐵一格世紀以來,都是台灣在政治利益分配上的重要資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選舉,官員們不願意調高票價,25年來台鐵沒有漲價,但維修成本隨著鐵路、設備老化不斷地在增加;同時,為了爭取選區內的選票,民選官員也會以「爭取設立火車站」作為牛肉,導致台鐵增設許多沒有營利價值的路線。現在的台鐵難以維持收支平衡,赤字金額高達140億美元(約3930億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