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珍銀河、藍色起源的太空戰 航太學者解析玩法差異

▲貝佐斯日前宣布要在20日時參與太空旅行。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2021-07-20 08:30:00
隨著科技發展,太空旅遊可能不再是幻想,近日兩間民間太空旅遊公司最近的「航太角力」正激烈上演,分別是在維珍集團旗下、於11日完成飛行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和即將在美國時間7月20日進行次軌道飛行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不過,對於「到底誰才算真正的太空旅行」的論點,各界看法都不同,究竟這場太空戰有什麼不一樣?《NOWnews今日新聞》特別採訪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趙吉光,簡單差別一次看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在11日搭乘太空船「團結號」(VSS Unity)完成太空行程,比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預計在20日搭乘旗下藍色起源的太空船「新雪帕德號」(New Shepard)更早,較勁意味濃厚,不過藍色起源也不甘示弱,指稱團結號的行程根本不算太空旅行,理由是飛行高度上的差異。

▲維珍銀河的「團結號」11日搭載布蘭森升空。(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藍色起源的論點是,根據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以「卡門線」(Kármán line)為界線,為海拔100公里處,但團結號的最高飛行高度是90公里,稱不上太空旅行;不過,若是以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美軍定義所定義的「卡門線」,則是海拔80公里。那麼,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太空旅遊?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趙吉光說明,之所以能定義出地球和宇宙的交界處,是因為大氣密度的差異,到某個高度會產生平衡,並將那條線稱為「卡門線」,但後來發現世界各地的「卡門線」高度都不相同,除了經緯度、溫度,連日夜的不同都有影響。

趙吉光指出,如果根據通用標準計算大約為海平面以上84公里左右,而FAI定義的100公里是為了飛行運動而規定的標準,「100公里的定義比較像是政治上的邊界,像是國界的定義,所以NASA後來不採用100公里的定義,下修高度。而我自己認為,卡門線從太空、大氣環境來看本來就是可變動的,不用拘泥,大概就是在80到100公里之間。」

除了高度的問題之外,兩家公司在太空船使用技術上,也截然不同。趙吉光分析,團結號是透過飛機把太空船載到一定的高度,再用太空船自己的推力上到海拔80幾公里,比較像是空投的方式,好處是不用從地面上裝載大量燃料,比較省力。「而貝佐斯的新雪帕德號,可能更符合大眾對太空旅行的飛行方式,就是傳統看到的火箭發射的場景。」新雪帕德號是從地表發射後,載運太空人的太空艙再分離往上,並利用降落傘降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英國富商布蘭森於美東時間11日上午,成功搭乘自家太空船進入太空,搶先貝佐斯,並於事後開心分享此難忘經驗。(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如果要到達太空的高度,其實都是使用推力的動力,技術上雖然都是火箭,但團結號使用的是混合式火箭,新雪帕德號則是液態火箭。」趙吉光指出,兩者差別在於燃料型態,混合式火箭目前的安全性,比較早發展的固態、液態火箭來得高。

到底誰比較像真的太空旅行?趙吉光認為,坐飛機要體會的無重力的狀態會比較少,若以過程來看,感受是不同,「一個是你先搭兩三個小時的飛機之後再發射,另一個是從發射到結束大概頂多10多分鐘。」他坦言:「實際感受沒有搭過的人都不知道。」不過,可以想見的未來,這樣的體驗行程或許昂貴,可能會是一般大眾也可以消費的活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