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公司在徵才時,除了會根據求職者的能力、條件去做篩選外,面試時所展現的態度也是抉擇重要關鍵,面試時學歷或許更是一大關鍵。而近日就有網友在網路上表示疑惑「現代『大學學歷』是否早已不夠看?」沒想到就有知情人吐露了命關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位網友在網路論壇PTT Gossiping板上PO出一篇「
大學學歷什麼時候開始難用的?」的文章表示,「我離開職場應該超過20年了,當初踏入社會,還不像現在有網路求職,都要看報紙分類投履歷,當年雖是私立但還是投了四家企業,包含兩家航空和海運,以及一家紡織和電子公司,結果四家都給通知上班」,原PO更接著說「後來考慮過還是選上班近的紡織公司,談薪水最低薪好像17000,我開22000,結果面試官說薪水絕對比你想的好,後來是給24000,然後敘薪是博士一級、碩士一級、大學生一級、大專生一級,沒分國立私立,可是現在看畢業生找工作,大學生不僅國立私立,還分國立前、國立後;私立前、私立後,是什麼時候開始,大學學歷變得那麼難用的八卦?」此篇文章一發出,立刻引起大量網友熱烈討論,留言區蓋起高樓。
對此就有知情人說「就從『普大濫設開始的吧,然後技專校院跟進,供給多但市場需求沒有增加』,文憑貶值不意外,你那時代的學士,差不多相當今天的國立地名大學,搞不好還更有優勢,以前不要說學士,連五、二專都不是人人能唸的,唸大專還要上成功嶺,所以如果有人說今天的學士沒有以前專科畢值錢,其實還算蠻中肯的,以前文憑沒貶值前,規模大的公司連專科敘薪都還會細分,五、二專同一級,三專再高一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是指台灣1990年代以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措施,簡稱教改,不論是法令、師資、課程、教學、教科書、財政等方面,均有重大的變革,堪稱台灣教育史上變動最劇烈的階段。從1994年教改聯盟提出「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1996年教改會也予以呼應,於是我國的大學數量開始出現擴張趨勢。大學生數量從1984年的17萬3千多人,成長到2007年的112萬人,增加約6.5倍之多,其中大學148所(公立51所、私立97所)、15所專科學校,共計163所大專校院,高教擴張的程度達到歷史新高。
而當時的國策顧問、台大教授黃光國認為「廣設高中大學」的主張在實踐後,讓大學教育改走群眾路線,學術界發表無數「跟屁型」的垃圾論文,卻很少人深入探究論文的內容,由於教改牽涉層面相當廣,因此不斷為社會各界所廣泛討論。又因爭議頗多,且配套不足倉促上路,實施至今各界給予不一的評價。(編輯:王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