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嚴加管控加密貨幣/虛擬貨幣的相關活動,包括禁止銀行、金融平台提供相關服務,連續關閉西藏、新疆、四川的大型挖礦機房。《日經亞洲》評論指出,從事挖礦的人正在快速撤出中國,以前全球比特幣的開採量,中國就佔高達60%。一些機房移到管制寬鬆,或是電力更便宜的地區,未來國際社會在監管加密貨幣的政策上可能會出現更多分歧,缺乏賺取外匯手段的國家傾向鼓勵挖礦,但工業化國家出於打擊犯罪的考量,更傾向抵制加密貨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經亞洲》提到,中國政府近幾年開始測試「數位人民幣」,為此很早就開始收緊虛擬貨幣的管控,逐步取締金融平台、交易所。但去年至今年初,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在外國企業的推波助瀾下登上歷史高點,不少投機熱錢湧入加密貨幣平台。然而因為區塊鏈技術、匿名交易等機制,北京無法徹底管控,增添了當局對加密貨幣的擔憂。
北京在宣布管制之後,比特幣挖礦量暴跌,衡量比特幣網絡綜合計算能力的雜湊率(hash rate)暴跌一半;英國劍橋大學估計,比特幣的總用電量比峰值下降了至少 50%。礦工也在大量拋售自己手中的比特幣,導致比特幣價格在6月一度跌破3萬美元,近幾週的價格則是在4月峰值的一半。
北京在5月宣布加強對挖礦、虛擬貨幣交易的嚴格限制,官方的考量是挖礦需要大量電腦持續運算,過程能源密集、耗能龐大,與中國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不符。《日經亞洲》調查,一些原本在中國開設挖礦廠的曠工或投資人決定搬遷至哈薩克與俄羅斯邊界,比特幣礦業公司「BIT Mining」在中國政府關閉四川省礦場後,將數千台電腦移至哈薩克;開採比特幣、以太幣為主的加拿大礦業公司「IBC集團」也將人員工撤出中國,因為美國德州低廉的電價,成為機房遷移的考量地點之一。
上週G20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才表示,對加密貨幣和私人發行的加密貨幣的流通表示擔憂,重申在通過適當的設計、遵守適用的標準充分滿足所有相關的法律、監管和監督要求之前,任何自稱「全球穩定貨幣」的加密貨幣都不該營運。《日經亞洲》解釋,「全球穩定貨幣」意指廣泛使用的加密貨幣,與特地的資產掛鉤因此波動性較比特幣低,是市場認為更有前景的跨境支付選項之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經亞洲》分析,比特幣近期出現增長現象,在賺取外匯方式較少的經濟體之中尤為興盛,也讓這些國家的政府或試圖從中分一杯羹,哈薩克就計畫在2022年對「挖礦」徵稅,烏克蘭則計畫在核電站旁邊建立一個專用於挖礦的數據中心,薩爾瓦多計畫在9月份開放比特幣為法定貨幣,政府直接投入挖礦業務。
在這些國家鼓勵挖礦的同時工業化國卻不得不出台政策管制,主要考量是與加密貨幣有關的洗錢、詐騙問題。相對匿名的交易方式導致犯罪份子、電子勒索信件特別青睞比特幣,菲律賓執法機構的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決定將加密貨幣列入「洗錢灰名單」,《日經亞洲》預期,在加密貨幣獲得認可之前,各國對監管的政策可能會先出現更深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