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睽違已久的降級解封日在即,不過就算目前國內大型感染事件都受到控制,但從林口三井、松山City Link染疫事件可以看出,還是有不少零星的社區感染疫情隱憂,短時間內恐無法平息,就有公衛學者指出,台灣人的生活要如同去年恐怕不可能,因應傳播率更強的變種病毒,應訂定「2.5級警戒」的防疫政策,密閉場所通風、特定產業定期篩檢都是與以往不同的防疫措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復性消費群聚難防 商場、電影院成防疫一級戰場
早在三級警戒政策有條件鬆綁時,不少民眾就已經在待不住,百貨公司、觀光景點、漁港和夜市都出現慢慢湧現人潮,近期的境內確診也好發於百貨商場內,正式解封之後可以想見國人的「報復性」出遊、消費可能再創高峰,相關場所就是防疫第一線,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表示,為了防範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起死回生」,社區防疫的規範肯定會比以前嚴格,但又不同於三級警戒的嚴格管制,台灣需要的是「2.5級警戒」的防疫政策。
陳秀熙強調,首先第一大原則就是人流應全面減半,展場、百貨商場等高人流進出的場所,全程戴口罩、測量體溫和實聯制只是基本盤,更重要的是人流的控管,人數應該減半,而如果是餐廳、電影院等則要恢復實施梅花座,目的都是為了拉開社交距離,降低傳播風險。
而如果是電影院、音樂廳或劇場等空氣不易流通的密閉場所,為了防堵傳播力極強的英國變種病毒,環境消毒、通風設備和空氣過濾更需要注意。
對於國人關心的餐飲內用,陳指出,相信台灣在目前的疫情控制下,餐廳採隔板、維持通風、人流管制等措施,可開放民眾內用。
建議辦公維持分流 戶外大型活動人數應保有彈性
除此之外,上班辦公也應該比照辦理,雖然指揮中心先前已說明,辦公作業不受到「室內十人以下」的管制規定限制,但許多企業已自行分流或全面居家辦公。陳秀熙建議,各企業行號在解封之後應維持分流、居家辦公等措施,若需要實體會議則要注意空間大小和限制人數,否則應維持視訊會議。
而針對國內疫情一大破口,恐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的八大行業等,應該比照市場方案,配合實施人員定期篩檢,才能准許營業,可能每人每周都要進行一次,「你也不能要人家不營業啊,人家也有自己的民生開銷。」
由於正值暑假期間,為許多戶外大型活動的熱門檔期,陳秀熙認為,我國的二級和三級戶外人數限制標準差距過大,中央應該考慮讓各個地方政府決定人數限制,「因為三級警戒是室外不能超過10人群聚嘛,但是二級警戒又是室外不能超過500人,而且戶外場地有大有小,限制人數應採取彈性標準,當然戴口罩、量體溫、實聯制等措施也不能少。」
縣市疫情差很大!專家:可考慮分區解封但封城沒意義
從國內疫情爆發至今,大型群聚如萬華茶室、獅子會,到後續的市場、屏東Delta變異株群聚等,幾乎只在六都與屏東流行,先前就有聲音指出應該分區解封降級,恢復部分地方的生活機能。對此,前疾管局(現為疾管署)局長張鴻仁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訪問說:「這可能是可以考慮的方式,不過指揮中心才最知道該怎麼做。」不管是疾管署還是外部專家,都應該要看數據說話。
張鴻仁指出,分區解封到底是不是好辦法,要看流行疾病散佈的方式,是定點熱區?還是發散式擴散?整體風險都要評估,如果要分區,指揮中心和各地政府應商量,疫情變化相當關鍵。不過因為台灣的國土規模不大,已是一日生活圈,如果採分區降級也不用限制人流移動,意義不大。
指揮中心的防疫大考 從陳時中到國人都是「應屆考生」
國內重大疫情爆發衍伸出許多防疫新規定,雖然指揮中心在社區防疫上看來總是在「補破網」,不過陳秀熙說,台灣的有效傳染數,也就是Rt值,已經連續六周小於1,代表未來確診個案只會越來越少,加上一至八類的精準疫苗注射已完成八成,本周預估通報確診個案數為101名,隱性感染個案數50名,而下周至8月2日,預估確診個案會再下降到82名,隱性感染個案36名。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不只一次表示,朝著降級的方向努力,一直是不變的目標,但希望能循序降進,同時強化預防及應變能力,「國外很多是突然放鬆時候,疫情突然起來,那當然降級就是要緩步地一步一步走。」,疫情變化大,如果國人對於防疫疲乏造成疫情破口,也會重新緊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境內防疫,入境全面普篩也在日前實施,航空機組員的加嚴檢疫措施也在7月上路,另外我國的施打疫苗劑次人口比也在月底前順利達成25%目標,專家學者也認為台灣早已具備降級條件,不過防疫工作全民皆兵,解封後的社區疫情變化也是指揮中心的另一項考驗。
※【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
1922」專線,或「
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