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報》報導,台灣疫情近日出現趨緩徵兆,但隨著Delta變種病毒入侵,是否能如期在7月13日順利解除三級警戒,也讓外界議論紛紛。按照指揮中心訂定的「疫情分級」及「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升級第三級警戒的兩項要件是: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案例;對於台灣是否能如期解封,陳時中表示會參考WHO以及國外從三級強度往下降時的指標,和專家來做討論。那麼,在離台灣很近的國家印尼和馬來西亞,相關的封城禁令與解封標準是什麼?以下帶你一次了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印尼的封城規定分為兩種:「大規模社交距離限制」(PSBB)和「微型社區活動限制措施」(PPKM)。
PSBB是由各省長、州長、市長等自行向中央政府申請,根據衛生部定地之條件為:該區域確診個案及染疫死亡個案正顯著的且快速的成長,並正散播至其他區域;以及該區域的確診個案與周邊區域或國家具備病理學上的連結。
由各地自發提交申請後,將由衛生部進行評估並核准,
PSBB實行期間各地政府須配合中央訂定之規定暫時關閉學校和工作場所、限制宗教聚會和公共活動及交通等,
是否延期則同樣由衛生部核定,標準為:R0值必需連續14天都維持在1以下、有足夠的醫療承載量和篩檢量能,達到每100萬人口至少篩檢5000人的篩檢率,才能解封。
而PPKM則是由衛生部直接針對疫情熱點之微型社區下達防疫指令,由該社區所屬之省或州負責進行防疫措施,措施將比PSBB較為嚴格,但同樣以關閉公共場所、分流上班、限制公共活動和保持社交距離等為主。衛生部參考之下達PPKM指令之標準為:該區染疫致死率超過全國平均的3%、康復率低於82%、醫院佔床率超過70%、確診率超過全國平均之14%;當上述數字改善時,中央將於評估後予以解除。
馬來西亞的行動管制令按照防疫嚴峻程度分為MCO、CMCO、RMCO、CMCO等,各有不同實施標準及相關防疫規範,本文將不進行贅述。而馬來西亞疫情從去年至今反反覆覆,四月開始疫情又逐漸升溫,近期更宣布將無限期延長行動管制令,民眾對於何時能解封也十分關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來西亞官方近日參考WHO提出之標準宣布解封前須達到的六大標準:確診人數已經明顯下降、實施邊境控管,因為解封將可能使大批國民返國,因此官方需準備對返國國民進行普篩及隔離、確保醫院收治量能及篩檢量能充足,包括ICU病房和普通病房足夠、確保高風險族群如殘疾人士、老年人、正在進行化療或擁有併發症者會受到照顧、確保大眾決定好配合新常態防疫生活,包括自主遵守社交距離、勤洗手和避免群聚活動等,最後則是須確保中央和地方政府夠一起合作推出預防疫情再升溫的策略。
馬來西亞和印尼在解封標準上各有不同考量,共同點為確保病床充足且篩檢量能充足,可供台灣降級作為參考。不過,綜觀兩國之於台灣由於國情不同,在防疫措施、社交距離規定上策略都不大相同,如印尼就因國家太大、人口眾多,考慮到疫情熱區多集中在某些區域且各地交通並沒有那麼流通,因此並未採取全國一制性的隔離規定,不論針對大區域的PSBB或微型社區的PPKM,都是視疫情狀況「分區」進行防疫管制;而台灣由於地狹人稠、各地交通往來方便,考慮到「同島一命」,不論升級或降級警戒目前都維持全國統一。因此,在解封標準上,也難以直接借鑑兩國之經驗,台灣除了參考WHO提出之規範外,仍應以自身之國情為出發點提出最適合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