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苗短缺,對台灣來說疫苗也是珍貴物資,不過日前爆出有官員與政治人物優先列在接種名單,引發民眾議論,連民進黨籍立委都酸「看了心疼」,官員先施打疫苗到底合不合理?《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與陽明交大公衛所政法組學者楊秀儀,陳秀熙認為應該還會調整,而楊秀儀則指出,如此安排合理,且疫苗沒有排他性,「任何一個人打疫苗都對全體非常的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的疫苗優先接種順序,第二類接種對象是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其中金管會官員、國安局、特勤維安與防疫行政相關工作都包含在內,引發非議,連立委高嘉瑜都酸「這種父母官真令人心寒」,到底官員到底該不該先打疫苗?學者也有各自觀點。
陳秀熙說,疫苗的施打順序本來就會依照各個傳染病的不同和需求進行調整,「以前沒有專責外送員的職業但是現在有,而且是高危險群,現在看到的施打順序,幾乎都是在英國變種病毒在台灣流行之前就訂定的,所以第二類才可能包含一些防疫行政人員,其實都要進行滾動式修正,重點就是第二類和第七類的人員調整。」
楊秀儀則認為,「我認為指揮中心的人優先施打是合理的,因為他們是戰情指揮官,如果今天一艘船要沈了,當然要先救船長、和大副、二副,這樣大家得救的機率才最大。」
楊秀儀進一步提到,疫苗和藥物的分配概念是不同,藥物具有排他性,一個人使用了可以得救,另一個人可能就因為延後救治身亡。但是疫苗分配觀念卻不相同,任何一個人打疫苗都對全體非常的好,因為「疫苗是集體受益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日前表示,內閣團隊成員施打疫苗,都是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引與規範,有參與防疫工作會議的閣員,屬於疫苗接種順位中的第二類,但因施打疫苗牽涉個人醫療隱私,自己沒有名單,也不便證實。
※【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
1922」專線,或「
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