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隨疫情一同爆炸,各國家暴事件大幅飆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裡「stay home」,因為家是疫情期間最安全的避風港,但家卻不一定是抗疫的快樂天堂。COVID-19肆虐全球,各國專家曾提出警告,因疫情無法外出或工作,將使家庭暴力發生風險增加。不久後,家暴數據隨著疫情爆發,包含巴西、西班牙、希臘等國,家暴專線通報數,出現2成以上的增長。
根據衛福部統計,自去年初疫情發生以來,1至3月,全國家庭暴力通報案件約3萬2千件,與前年同期相較,約成長5%,在新北市也發現,三月家暴通報案件數較去年同期暴增近3成。
新冠壓力症後群,疫情中無形的惡性循環。
胸腔內科/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在COVID-19疫情「壓力鍋」,所炸出來的一切,現在稱為「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去年研究發現,在加拿大和美國,已經有25%民眾,符合新冠壓力症候群,會有莫名行為出現在個人日常行為,例如常常追著疫情進度,夜晚容易驚醒,起來檢查網路任何關於疫情的資訊。產生易怒、情緒不穩,甚至歧視、仇恨、心理變態等,引發暴力事件發生。對於身邊接觸物品,產生非常不安情緒。
另一方面,因疫情影響,上學、上班行為改變,課程僅能在家透過網路學習、上班取而代之使用視訊會議叮嚀工作,不再能與朋友逛街,在家只能依靠外送,解決三餐溫飽和生活用品,各式各樣的生活習慣現在多依靠網路,剝奪了人際關係真實的交流。
除了上班、上課、採買等生活必須以外,不少研究證實,當人們感到慌亂、不知所措時,會不斷透過網路、社群等虛擬世界尋求慰藉及溫暖,壓力可暫時獲得緩解,但現在有太多疫情相關資訊,使人們產生強迫性反覆查閱社群媒體,在關上手機、電視後,壓力便又會重新開始湧現,因此不僅容易上人上癮、著迷,也容易迷失自我。
黃軒醫師表示,新冠壓力症候群不僅改變生命存活率及免疫能力,也正在改變人類的心理行為。疫情正在把全球的真實世界隔離,也封鎖了人心的一切,惟有重新調整步伐,才能找到屬於自己壓力平衡的方法。面對新冠壓力症候群,我們得有同理心面對。
防疫限制≠心被隔離,6招破解新冠壓力症後群
面對新冠壓力症後群,黃軒醫師建議,關注疫情可訂閱固定新聞報導,也就是生活所需的每日新聞即可,每天只需檢查1至2次可靠的主流新聞來源,社群媒體僅留親密朋友和家人的互動訊息,利用自己的社群媒體談正向力量的事情,甚至可以教育或鼓勵朋友一起面對疫情。
日常生活上,黃軒醫師建議,可以多和家人聊天,緩解不安的情緒,或聊聊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玩玩拼圖、下棋等益智遊戲,或洗衣、打掃、祈禱等,共同完成工作,儘管一天只有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平時自己一個人時也可以看看書、在窗邊欣賞、眺望遠處的風景,也可以多走動、運動、甚至是做體操。另外,也別忘了和許久不見的親友聯繫,聯繫感情。上述綜合下來,最重要的就是離開手機、電視。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彼此的社交、限制了彼此的行動,但並不代表心也跟著一起被孤立,人們會因為被限制行動、天天關在家而影響心情、悶悶不樂,這是很正常的事,但別讓這情緒傷害了自己或身邊人,倘若發覺自己有情緒上不穩的情形出現,甚至已影響自己或親友,或是有出現了暴力傾向,記得尋求專業心理治療協助,以利重新回復自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