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防疫面面觀|馬來西亞移工防疫經驗讓我們學到什麼?

▲馬來西亞疫情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記者李芷涵/綜合報導-2021-06-07 17:12:49

《四方報》報導,台灣近期陸續有科技業工廠爆發移工宿舍群聚事件,民間也針對關於如何防範類似事件議論紛紛。除了台灣以外,亞洲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也都曾面臨移工宿舍群聚感染事件,繼上一期《移工面面觀|新加坡經驗讓我們學到什麼》後,《四方報》將帶你了解同為移工引進大國的馬來西亞,在移工防疫措施上的相關作為,以及我們能加以學習或引以為戒的地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一樣,在去年疫情爆發之初實施行動管制(Movement Control Order, MCO)成效頗佳被視為防疫模範生,但後來疫情逐漸失守;4月後開始出現零星移工感染,後來官方開始針對移工及外籍人士群體進行篩檢,五月後確診案例有超過七成來自外籍人士,尤其是移工與無證件移民

馬來西亞合法移工至少有2百萬,非法移工則估計有2百萬至4百萬,因此全國總移工數很可能超過5百萬。當陸續傳出移工宿舍染疫事件時、再加上新加坡也正因移工宿舍染疫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不少民間團體及媒體都要馬來西亞政府引以為戒,趕快針對移工宿舍環境改善提出方針,並查緝不符合防疫規範得移工宿舍。

然而,馬來西亞政府長年對移工族群權益漠視、宿舍環境缺乏保障、再加上官方至民間長久以來對移工族群的偏見及差別對待,讓馬來西亞政府以一系列錯誤的手段防堵移工疫情,從而使得情況惡化。

移工宿舍環境長年缺乏完善保障 爆發後再重視為時已晚

事實上,馬來西亞移工宿舍的規範長期缺乏完善法規保障,過去只有超過20英亩的種植與採礦業才需要為移工準備住宿。直到2019年,馬來西亞才參考國際法規通過修改《員工房屋、住宿和設施基本標準法令》(Workers’ Minimum Standards of Housing and Amenities Act 1990),讓移工宿舍法規適用所有行業,並針對相關衛生條件、火警安全做出規範。

然而,新法規僅要求,宿舍單人睡眠空間不可低於3平方公尺,或居住面積不低於4.5平方公尺的空間,一個馬桶最多15人共用,違者每次僅會被罰5000令吉(約新台幣33,556元),規範下的環境仍十分擁擠。該法規於2019年通過後,預計於2020年1月實施,後來為了給雇主充分時間進行準備,因而延遲至9月,但過程中官方並未積極宣導、視察,導致截至2020年10月底,馬來西亞仍有超過91%的移工宿舍並未達到標準

11月初,馬來西亞橡膠手套製廠Top Glove爆發大規模移工宿舍染疫事件,在疫情傳開後,馬來西亞官方才開始正視移工宿舍防疫問題並加強落實法規,除了針對Top Glove開出罰款並勒令關廠並進行篩檢和隔離外,官方也終於在11月26日開始強制實施取締移工宿舍違規之業者,但不少民團都大嘆為時已晚,Top Glove至今已經累積超過7,198起個案。

馬來西亞移工歧視問題 遇上疫情後惡化

馬來西亞「無證件人口」眾多,除了難民外也包括非法移工。這些非法移工的形成除了部分從邊境偷渡進入外,許多都是因遭雇主剝削、糟糕的薪資及生活待遇或其他人權侵害事件導致其選擇「逃逸」。《南華早報》指出,疫情爆發後衝擊馬來西亞經濟,導致數十萬的移工失業或遭到不公平解約,缺乏工作的他們工作簽證失效而瞬間變成非法移工,而許多人迫於經濟壓力,或因邊境管制、機票成本飆升無力負擔而難以返鄉,只能無奈選擇繼續待在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從官方到民間長年充斥對移工群體的排斥,除了許多民眾認為移工衛生習慣差、「都有傳染病」等偏見,馬來西亞官方從以前在面對無證件移工議題時也喜歡強調移工的「非法身份」。聯合報報導指出,面對非法移工問題,總是由馬來西亞內政部與人力資源部(偶爾包含國防部)共同負責,這意味著移工不僅是人力,也被視為是「成為國家潛在威脅」的國安問題。《海峽郵報》則引用馬來西亞人權團體的敘述指出,這樣從官方到民間對外籍群體的排斥和歧視問題在遇上疫情後變得更為嚴重。

以防疫之名圍捕非法移工 卻意外釀成防疫破口

在這樣的背景下,馬來西亞對非法移工採取鐵腕的搜捕政策也在預料之內。馬來西亞自五月開始以「防疫」之名對境內非法移工開始圍捕,並在短短數天內抓捕數千人,其中也包括婦人與小孩。原以為圍捕計畫可以降低隱藏的染疫人數、補齊防疫漏洞,沒想到卻因此出現防疫破口。

由於被查緝的非法移工數量眾多,馬來西亞又沒有足夠的監獄和收容空間可以容納這些被捕的人,導致收容所出現過度擁擠的現象,甚至有10幾個人被關在一間牢房的現象。在搜捕行動展開一個月後就爆發收容所群聚事件,全國超過13,000名收容人中就有7百多人驗出確診,其中多為外籍移工。然而,官方並沒有因此放棄圍捕行動,因此後續有陸陸續續又爆發幾起收容所群聚事件。

對非法移工防疫態度搖擺不定 信任機制難以建立

在搜捕行動後,馬來西亞官方意識到強硬的措施除了將造成收容所負擔及防疫風險,也會使得無證移工躲藏得更厲害、不願出面進行篩檢,導致潛在風險更大。於是,馬來西亞許多地區去年也開始呼籲移工不論身份是否合法都出面接受篩檢,並將不用擔心被捕。然而這樣懷柔的政策在馬來西亞長年對移工不友善的環境、以及當時仍在進行的搜捕行動下,顯然無法取信於移工。

路透社》報導就指出,馬來西亞沙巴(Sabah)許多移工只要一見到醫護人員或篩檢站就立刻逃走,沙巴的防疫官員也無奈表示,儘管他們一再勸說接受篩檢將不會因此被抓,但移工依然不敢出來接受篩檢。

除了篩檢,馬來西亞在疫苗施打政策上也搖擺不定。今年2月,馬來西亞宣布將於今年6月、第三波疫苗施打時納入移工及難民,其中包括無證件的非法移工。馬來西亞科學部長凱里(Khairy Jamaluddin)當時更屢次保證,非法移工將擁有特赦令,無須擔心因施打疫苗被捕。

然而近日,馬來西亞疫情升溫,政府除了又開始大規模搜捕非法移工外,疫苗策略的態度也出現180大轉彎。馬來西亞內政部長Hamzah Zainudin於6月3日一場會議中說道,「不可能幫無證人士施打疫苗,因為這樣根本無從追蹤他們在這裡的行動」。一番發言引來各界批評,認為這將「毀損政府和移工之間的信任,並讓非法移工在防疫政策上配合的意願降低」。

推出「非法移工再就業」計畫 立意良善但成效受限

由於馬來西亞經濟受到疫情衝擊、再加上人流流動減緩導致缺工情形,馬來西亞為了讓更多移工投入產業並減少非法移工數量以達到防疫效果,去年11月推出「Labour Recalibration Programme」計畫,提供國內非法移工選擇,直接返鄉或再度合法就業。選擇返鄉的非法移工無需被拘留則可直接返國,而選擇再就業的移工則須由雇主帶其到部門辦理申請,即可透過合法管道再度擁有工作簽證及合法身份。

該方案實施至今出現不錯的成效,從去年11月截至今年4月,官方統計已經有超過72,324人申請返鄉、73,506人選擇合法就業。然而,民間團體警告,馬來西亞一方面鼓勵非法移工出面,但對移工又持續進行搜捕,態度時剛時柔,讓移工與政府之間信任依然很薄弱,使這項立意良好的政策效果受限。FMT報導中指出,不少移工團體接受到不少移工對該就業方案保持高度興趣,但又擔心主動找上政府申請會因此被捕,因此求助NGO團體。

台灣可以怎麼做?

不論新加坡、馬來西亞或台灣都同樣面臨「宿舍環境糟糕」、「官方未積極落實管制」等問題。台灣實際上在去年底就曾爆發醫管公司提供的宿舍環境不符防疫規範導致移工群聚的現象,雖然勞動部表示若查到不符合防疫規範的宿舍,將對雇主或仲介進行開罰,但勞團當時就指出,有法規但缺乏人力去稽查與審核,依舊是防疫破口。

果然,事隔半年再度爆發類似群聚事件,與馬來西亞的經歷十分相似。馬來西亞和台灣自己的經驗都指出,移工宿舍規範平時就須定好法規並落實稽查,不要等到爆發後再亡羊補牢。

再者,馬來西亞對移工進行搜捕、實施強硬圍堵措施也證明並非適當的策略,不僅造成收容所容量不堪負荷、防疫出現破口,也斬斷官方與移工之間的信任,讓後續的宣導難以推行。去年初台灣勞動部就表示要「加強查緝」移工,並提供獎勵金鼓勵民眾「舉報」,然勞團指出這麼做只會將移工推回社會邊緣,甚至隱匿疫情不敢求助,反而造成反效果。

在本次疫情爆發後,台北市長表示身分不明的移工歡迎快篩;移民署也推出「外籍人士安心採檢防疫專案」鼓勵移工放心採檢並不用擔心被捕,才是補齊破口的正確一步。

最後,馬來西亞的「移工再就業」專案也值得台灣參考。去年初移民署的「擴大自行到案」是鼓勵非法移工主動投案,無需被拘留或罰款就能返回母國;但勞團指出,無證移工返回母國後,即使沒有移民署的入境管制,但勞動部仍以〈審查標準〉禁止其來台工作,等於無法再次回到台灣擔任藍領移工,失去了謀求生計的可能管道。

在這樣的機會成本考量之下,會選擇投案的,只有少數原本就想回國,且沒有打算再來台灣工作的無證移工。有鑑於此,台灣移工團體於去年就呼籲政府以「不驅離、不處分、重新給予合法身份」將無證移工重新納入防疫網中,配合馬來西亞的經驗,值得政府考慮。

我們將在未來報導中,繼續探討其他移工引進國應對移工群聚事件之經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