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單厚之/紓困不能只有撒幣思維

▲立法院31日三讀通過紓困條例追加預算4,200億並延長1年。(圖/翻攝自立法院議事轉播)
文/單厚之-2021-05-31 16:26:23

在朝野無異議的情況下,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將原本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的總額上限,從4200億提高到8400億。原本行政院提出的草案,僅要求增加2100億的額度,但最終是由民進黨團提案將額度倍增,這種「要五毛給一塊」的修法,在以往並不常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波疫情來得又快又急,全台都進入三級警戒,雖然還沒有真到「封城」的地步,但已經讓民眾相當「有感」,對經濟、民生的衝擊,也遠高過一般人原本的想像。正因為無法預測疫情的發展,所以立法院才願意給行政部門更大的空間。但目前政院推出的紓困4.0,卻仍然看到滿滿的舊思維。

紓困4.0關於中低收入戶、農漁民、自營工作者、觀光業從業人員的的補助方案,幾乎和紓困2.0完全相同。雖然紓困2.0曾經發生過「玉蘭花之亂」,但政府似乎並沒有從中學習到任何經驗,對需要補助的弱勢,也沒有掌握得更好。就連去年備受詬病的勞工紓困貸款,也是原封不動再來一次。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對產業的紓困,無論是薪資的補貼、各種的紓困補助,都看到一樣的舊思維、濃濃的撒錢味。但問題是,今天的三級警戒的強度和以往完全不同,過去的已經不算成功的藥,如何能夠治療台灣現在的病?

三級警戒讓台灣經濟「休克」,服務業、餐飲業尤其死傷慘重。過去一周很多媒體陸續報導,很多老店就此停業,而每一個停業的背後,都是好幾份工作、好幾個家庭。

紓困的精神是「救急不救窮」,理論上應該在第一時間協助業主撐過「休克」的時間,等待解封回春。但要做到這件事,必須先搞清楚到底有多少業主需要這樣的協助、又需要協助多久。

簡單講,政府至少要先評估所謂的「三級警戒」會有多少、會不會升到四級?才能計算到底各個行業會受到多大衝擊、有多少企業需要如何的協助、總共需要多少資金。而政府如果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企業也可以心裡有數,知道該如何自救。

即便病毒跑得比公文快、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政府也必須要有清楚的一把尺,知道自己在疫情跟經濟之間,準備做怎樣的平衡。隨便舉個例子,如果離島是乾淨的,如果離島可以「封島」,離島居民是不是還有必要三級警戒、停課?還是一定要遵循陳時中所謂的「三個一致」?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政府雖然一直把「超前部署」掛在嘴邊,但實際上對於疫情升級的情況並沒有任何的規劃跟掌握,事到臨頭只能拿去和去年一樣的作業,交差了事。

但去年的狀況只有旅遊業受到較明顯的衝擊,其他行業的影響並不大;而今年則是所有服務業、零售業、運輸業都受到全面的衝擊。即便是讓陳時中哽咽的「八大行業」,去年也都還可以「實名制」營業,今年則是全部停業。試問,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在目前的紓困4.0中,可以用哪一項申請補助?

因為都是「新瓶裝舊酒」,整個紓困4.0最讓人有印象的,反而是教育部新推出的「孩童防疫補助」,預計總共將發出218萬份的1萬元,給家中有國中以下小孩的父母。但試問,孩童不上學之後,家長除了精神負擔之外,究竟是增加了什麼樣的經濟負擔,需要政府的補助?

延續過去的紓困1.0、2.0、3.0,紓困4.0也同樣散發著濃濃的撒幣味,雨露均霑、人人有獎,政府搞不清楚社會上哪些人真的需要幫助、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只好把撒錢當成是正事、把撒錢當成是政績,結果政府花了大把的銀子,需要幫助的弱勢跟企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幫助跟支撐。

更糟的情況是,因為政府手頭太寬、太揮霍,太早就把手中的錢花完。一旦疫情延續的時間如果比想像長,需要紓困的對象跟金額比原本政府預估的要大得多,或是將來又遇到封城2.0時,政府手中很可能已經沒有子彈。屆時立法院又只能再上演一次「要五毛給一塊」的戲碼。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