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逾1年,外國媒體早前關注到距離中國近、交流頻繁又人口稠密的台灣,透過早期的決策和防疫部署取得突出的成果,但近期台灣本土感染問題持續升溫,連續多日單日新增逾300例,疫苗接種率低的問題也隨之浮上檯面。中國官方不斷喊話願意提供疫苗、防疫小組,但一方面又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舞臺上施壓,趁著疫情嚴峻偷渡「一中原則」或新疆人權等政治議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國台辦昨(24)日表示,願意向廣大的台灣同胞提供疫苗,積極考慮向台派出疫情防控專家分享抗疫經驗。上海復星醫藥表示,願意將擁有獨家商業授權的德國BioNTech疫苗提供台灣,並聲稱一直以來都積極援助台灣同胞;上海醫藥衛生發展基金會也表態,出於「同胞之情」希望盡快將疫苗輸台。
然而,中國疫苗效力的真實數據一直受到各界關注,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批准國藥疫苗,科興疫苗也被列入考慮。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近期資助的研究報告顯示,8款全球範圍內接種的疫苗中,功效最高的是莫德納(Moderna)疫苗(94.5%)與輝瑞(Pfizer)疫苗(94.2%),而中國兩款自製疫苗國藥(Sinopharm)、科興(Sinovac)功效分別為78.1%、50.7%。
世界各地也持續通報接種中國疫苗仍確診、死亡的案例,香港疫苗接種計畫主要使用科興疫苗與中國復星與德國BioNTech合作的「復必泰」疫苗,上週香港政府統計,全港累計34人接種疫苗後死亡,其中24人接種科興疫苗。
《自由亞洲電台》去年底報導,中國企業外派至非洲烏干達、安哥拉與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的人員接種國藥集團的疫苗後仍然確診。世界上接種率最高的島國塞席爾(Seychelles)大部分的人都接種了國藥疫苗,然而近日也出現確診病例暴增的情況。
至於中國內部,中國國家衛健委週一(24)公布,目前中國已接種5億1085.8萬劑疫苗,一個月內接種劑量從2.2億暴增至5.1億,平均每日施打超過1000萬劑疫苗。
中國自從新冠疫苗疫情趨緩後,大力推動疫苗外交、醫療物資外交,向80多個國家、3個國際組織提供疫苗。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向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提供了1.65劑疫苗。拜登政府擔憂,中國正在利用疫苗「挖牆腳」施壓各國放棄承認台灣,例如台灣的邦交國之一宏都拉斯。
中美洲國家一直無法取得足夠的新冠疫苗,整個地區900萬的人口接種率不到1%,美國高級官員表示,拜登已承諾在6月向世界各地提供約8000萬劑新冠疫苗,美國無法責怪這些國家接受中國疫苗,雖然接種計畫確實很迫切,但各界必須了解到: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對各國來說取得疫苗的條件可能是「一個中國」原則,對台灣來說可能是「九二共識」。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及政治學教授戴傑(Jacques deLisle)向《中央社》表示,兩岸在處理公共衛生、飛航安全、氣候變遷等實質議題時,總有人忍不住偷渡政治議題,中國提供疫苗的背後是要讓台灣成為「接受(北京)中央幫助的一個省」。
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表示,中國正在利用疫情威脅各國,然而拜登政府現在還無能為力。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民主黨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警告,中國將會繼續使用疫苗脅迫拉丁美洲、加勒比國家,削弱美國在地區的影響力。
除了拉丁美洲,匈牙利、土耳其早前因為無法取得歐美疫苗,轉向接受中國疫苗。歐盟近期就新疆議題對中國實施制裁,而匈牙利、土耳其剛好都是與美國關係較為疏遠的成員國,土耳其境內還有許多新疆移民,且與兩地的人民都屬於突厥族,拉攏土耳其確實有助於中國緩解新疆問題。
倫敦研究公司Airfinity數據顯示,至5月初中國已經向海外輸出2.52劑疫苗,為該國疫苗總產量的42%;北京播銳智諮詢公司(Bridge Counsulting)則統計,截至5月17日,中國已經向國外出售了6.83億劑疫苗。
而優先為國內民眾施打疫苗的美國共生產3.33億劑疫苗,僅出口約300萬劑;「世界藥廠」印度早前輸出了6900萬劑疫苗,但由於疫情嚴峻,COVAX的最大供應商印度血清研究所於3月暫停出口。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拉丁美洲中心負責人馬爾恰克(Jason Marczak)認為,北京正在利用疫苗改變國際對中國為「疫情的爆發地」的印象,甚至塑造中國為「疫情的解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少國家因為疫情嚴重只能接受中國疫苗,對於台灣的處境,《路透社》引述美國高層官員消息,指華盛頓與台北之間在對抗新冠肺炎上有堅定的合作關係,正幫助台灣盡快取得疫苗,該名官員強調,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疫苗沒有附帶任何條件。
※【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
1922」專線,或「
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