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台灣面對很嚴峻的疫情挑戰,尤其是在做了很久的防疫優等生之後,確診數從零到破百的猛然加速,一時間大眾心理真的很難調適,台灣社會也就開始出現來自於不確定、害怕、擔心、懷疑、生氣各種負面情緒的紛亂,當然也包括了從沒停過的政治口水。但是,我們要很清楚,這些都無助於對抗疫情,我們需要的是團結、理性跟科學,才能再次防疫成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集體在面對危機的時候,危機的擴大常常並不是因為敵人多強大,而是我們自己非理性的集體行為所造成,因為非理性行為是受到情緒的渲染,所以往往都跟目標大大違背。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人類就是沒那麼理性!人類就是一種感覺的動物!我們太容易被情緒給帶著走,使得病毒更加容易擴散,更加嚴重擊潰我們的信心。
所以,除了要好好保護自己,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個人防疫以外,我們還有一項很重要且艱困的任務,就是要對抗自己的心魔,不要讓情緒影響了我們的判斷跟行為。
說來,非理性集體行為有三種特性,包括「群體性」、「非組織性」跟「突發性」,最近通通都出現在台灣社會了,我們一定要冷靜的省思。
首先,群體性的集體行為,是一群人脫離原本的行為軌道,出現相同的一致行為,最經典的狀況就是大賣場搶購了,完全無視台灣最多的就是賣場,便利商店更是天下無敵到處都有,最重要的是,根據統計資料來看,這些民生物品,像是國內衛生紙年產能約20萬噸,平均日產量約8萬箱,防疫酒精庫存仍有45萬瓶,酒精原料庫存達220萬公升,每日產能15萬瓶,泡麵更是國內平均日產能11萬箱,完完全全沒有搶購的需要,搶購只是造成群聚,增加染疫而已。
第二,這類行為是非組織性的。這聽起來弔詭,沒有組織卻又能產生一致的行動,但是在當下網路社群媒體盛行的時候就更是如此。而這類行為模式中最可怕的一種就是「以訛傳訛」,誤把錯誤訊息當真,熱心的大量傳遞,造成集體的錯誤認知。
就像日前有人在社群媒體上貼文,指陸軍化學兵消毒藥劑「非常毒」,很多人轉傳單純就是因為熱心,但是這時候我們更需要的是冷靜。當然,更要注意的是來自中國的認知作戰,其目標打擊台灣社會的防疫信心,假如我們不能好好控制自己,在衝動轉傳各類訊息之前先冷靜判斷,都有可能成爲被利用的工具。
再來說「突發性」,這是非理性集體行為會導致最嚴重後果的第三個特性。原因很簡單,理性是需要時間,感覺卻是一瞬間,當人們還沒有足夠的思考準備,當發生突發事件而大家又對此非常有感興趣時,就會出現脫軌的想法跟行為,就連高知識份子也會犯這種錯誤。
最近的突發性集體行為就是大眾對「校正回歸」的反應。指揮中心在5月22日因為地方與中央的通報落差,建立「校正回歸」的計算方式,惹來爆量罵聲,支持者罵溝通能力差,反對者懷疑蓋牌,無端讓防疫工作已經很吃重的時候,又增加很多負擔。但是,「校正回歸」一點也沒錯!不過是讓數值「校正」後,「回歸」到正確的地方去。
由於台灣本土案例在短期內暴增,PCR、快篩的採檢量也突然增加,許多人採檢完之後都還來不及進行判讀,這些累積下來的案子,會因為檢驗量能不足,或是行政系統延遲而導致通報不及,所以新北市長侯友宜才會說,新北市最高有到 6 天的時間差。既然產出結果的日期跟實際疫情不一致,當然就需要回歸校正,有精確的確診人數趨勢,才能進行有效的觀察。
最後,別忘了我們是打過勝仗的,我們能在口罩數量不足情況下,大家共同發起我OK你先戴,守護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然後跨產業合作打造口罩國家隊,讓防疫物資無虞,這些都是台灣社會的韌性!我們一定能再次成功團結防疫,守護台灣。
●作者:阿術克斯/資深國會幕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