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台灣苦旱缺水原因的證據找到了」的圖表,指稱「中央氣象局5月9日晚間的雷達回波動態圖顯示,中火上方的圓形波紋,水去回波碰到即自動消散」。對此,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經過查核,網傳圖卡是中央氣象局的雷達回波合成圖,圖上的圓形波紋是雷達掃描時的觀測空隙,與台中火力發電廠無關。傳言誤讀雷達回波圖之圓形波紋為中火空污現象,因此為「錯誤」訊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首先向中央氣象局查證,中央氣象局指出,動態圖表中出現的環形現象,是以南屯防災降雨雷達站為中心,產生此環狀回波之原因,是中央氣象局雷達在進行觀測時,雷達天線以數個不同仰角進行360度掃描。
此種掃描方式可在短時間內觀測範圍的降水情形,然而對於接近雷達站中、高仰角區域時,因各仰角間仍有觀測空隙,在回波圖上可能產生各個環形現象。此現象與台中火力發電廠無關。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學系副教授王聖翔則從科學的角度分析,衛星雲圖只呈現平面影像,無法顯示垂直的概念。動態圖表顯示約晚上8時左右的變化,這個時間的氣流偏向穩定,對流不顯著,煙囪排放汙染物要飄到雲底的位置、改變雲的消散有難度。
王聖翔分析,煙囪冒的煙可能是高溫的氣體、水氣或懸浮微粒。但高溫氣體不會存在太久,水氣不會使雲消散,若是排放懸浮微粒進入大氣,可能會一陣子後透過白天的對流到雲裡面,但這需要一段時間,沒有辦法馬上把上空的雲消散。
王聖翔說,如果工廠排放汙染物,理論上遇到潮濕的環境,應該更有機會變成雲。例如發生火災,排放很多汙染物到大氣,環境如果很潮濕,反而會形成雲,不會把雲消散。
綜合以上,雷達回波圖的環狀波紋,是雷達站掃描時的觀測空缺;而傳言稱雷達回波圖的環狀波紋是「被台中沿海燃煤電廠熱氣空汙排碳給衝散」、「中火上方的圓形波紋消水氣,造成旱災」等,並不符合事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聞來源為Newtalk 新頭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