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達到財富自由,是不是就得苦苦存錢、不吃不喝?《NOWnews今日新聞》開闢新的Podcast節目《財富老司機》,主持人黃群仁與彭懷恩除了教你打造「有錢的人」的腦袋外,還要告訴你「存錢」的要領!財富自由並不是靠死命的存,而是要知道哪些錢是該花的,適時的投資自己,才能進而提高自己的主動收入,自然儲蓄率也會增加,更快達成複利效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集節目一開始,彭懷恩開宗明義就表示,資本主義就是建立在「積累」上面,馬克斯·韋伯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提到,新教徒因為努力工作又節省,得到財富不亂花,才能夠逐漸成為整個國家富有的基礎。
黃群仁則說,存錢可以說是投資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因子,總要有投入,經過轉換後變成產出,在財富上,錢是支點,但年輕人如果太過重視「存錢」,反而會被剝奪掉一些該有的「投資」。
黃群仁以自身經驗為例,他花了兩年讀了研究所,一開始就有好的競爭力,雖然剛出社會時是月光族,沒有為自己存到錢,但是這些支出,並非為自己的吃喝玩樂,而是跟朋友吃飯、跟長官應酬,來增加自己的見識與人脈,收入也從一開始的29800,一路在三年五年間成長到年薪百萬,他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才開始存錢。
黃群仁提到,如果年輕人想要有錢可以投資,首先要先省下浪費的因子,像是出門不要都坐計程車,或是跟朋友喝杯咖啡,盡量不要花在一些無謂的支出上面,但也不是什麼都不花,重點不是存錢,而是要讓主動收入增加,年輕的時候多投資自己,把握住黃金時期,會比目前努力的存錢還要更容易達到,要致富不用回頭當「苦行憎人」,而是要在適當時機再把主動收入的X變成X1 ,這就會是有錢人的大腦。
彭懷恩也舉例,他親戚的小孩月薪30K,但若英文實力增加可每個月多1萬元,他就建議可以先存12萬下來增進英文實力,最後小孩利用這筆存下來的錢去投資自己半年,收入甚至還超過預期,每個月薪水從30K增加至45K,可見投資自己的錢不應該省。彭懷恩還強調:「與其主動的儲蓄,倒不如每個月在發薪的時候就主動扣款,讓自己能『定期定額投資』,連續十年拿到股利,才可以更有複利效應,不管是ETF還是什麼標的,都可以產生遠比銀行、郵局還要多的財富。」
黃群仁則提醒,財富自由分成三件事,分別為財務保障、財務積累,最後到達財務自由。財務保障不是存錢,而財務投資就是投入量到一定,接著不要改變長期複利原則,就是把它視為每年的固定開銷,讓他去扣錢,實際上是去滾利,這也是存錢的道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節目最後,兩位專家都非常鼓勵儲蓄,但不要存錢存到沒辦法投資自己,或是破壞自己的人脈;再來是鼓勵做一些被迫投資的動作,長期投資的效益、股價,房產漲褔都可以獲利;第三個投資是相對長期的行為,要讓自己可以過得下去,否則這樣的財富自由也是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