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旅行不是夢 先有人工冬眠技術才能成行

▲太空人如果在航向火星途中進入冬眠狀態,可以有效減輕太空旅行對人體的損害。(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要聞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2021-05-01 16:41:24
今年話題最火熱的行星就是火星,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車「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這項歷史壯舉讓全球太空迷為之振奮,為人類將來前往火星增添了一分希望,也讓火星旅行不再只是夢。然而,人類真要登上火星,除了做足前期研究外,最重要的,或許是要能夠在航向火星途中進入冬眠狀態,以減輕太空旅行對人體的損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火星是地球的鄰近行星,距離最近時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離時約4億公里之遙,相比月球跟地球的距離,還要遠150倍到1000倍以上,就算我們可以看到火星發射火箭,火箭到達時火星的位置也會出現變化,所以要以能使抵達時的太空船和火星的位置重合在一起的方式,來讓太空船升空。

此外,太空船必須攜帶糧食等物資,飛行時必須節省燃料,可用路線名為赫曼轉移軌道,在地球和火星位置最好時升空,抵達目的地約需260天。任務結束後,當太空船要從火星返回地球時,必須在兩邊位置關係最好時再出發,必須等一年以上,回程也約需260天經赫曼轉移軌道返航。簡單來說,從出發到回來最少需要2年8個月。

目前美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代的火星載人探測任務,即使過程順利,太空中也到處都是危險的放射線,因此也必須解決其在飛行時影響健康的問題。

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表示,太空人如果能在航向火星途中進入冬眠狀態,能夠有逘減輕太空旅行對人體的損害,但對於大腦的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神經科學副教授維亞佐夫斯基(Vladyslav Vyazovskiy)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聲稱,太空人若長時間待在密閉的太空船中,恐對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如果能夠進入宛如冬眠般的「停滯狀態」,可望減輕負面影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維亞佐夫斯基表示,「想像你需要長途飛行前往火星,會需要攜帶多少燃料、水和氧氣?如果在高度密閉的環境中一直處於清醒狀態,對心理健康會產生巨大影響,因此讓太空人進入停滯狀態確實是有利的。」他也提到了冬眠技術的可行性,「大腦可能會進入類似麻醉、睡眠或昏迷的狀態,但仍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大腦冬眠下的狀況。」

據了解,冬眠是長時間降低活動頻率的生理狀態,在冬眠狀態下,人體的代謝和呼吸頻率功能都會顯著減慢、體溫也會下降。地球上許多動物都有冬眠的習慣,並不是罕見的情況。然而,雖然人類可以藉由服藥進入冬眠,但並非長久之計,科學家認為,如果人類能向動物學習如何自發性地進入冬眠,對於未來的火星旅行將更有幫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