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林瑋豐/看待少子化:多點男性參與,少點說教

▲台灣生育率低更加凸顯少子化的危機,網路上有不少相關討論,但互相尊重、性別平權才能夠解決許多年輕人生育遇到的難題。(圖/翻攝自 Pixabay)
文/林瑋豐-2021-04-21 15:19:33
美國CIA預測台灣生育率今年最低引來了空前的討論,當然不用懷疑真實性,台灣確實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危機,而且明年是虎年,一定還會再下探。而每次探討生育率低迷的原因,總有各種專家、政治人物、網紅來個隔空看診一般的理論剖析,網路論壇裡也是各種「台女為什麼不生小孩」的仇女日常發揮,最後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正是少子化的幫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次提到政府只會發錢、發津貼、提高生育補助,並不能真正解決少子化問題,大家總是點頭如搗蒜,知道生不生小孩的問題不是單純靠「錢」來解決,不生小孩不是所謂「沒有錢」,整個社會裡,中產、中上階級的生育率,其實也並沒有特別高。

至少在過去,大家還能討論職場、家庭、以至於整個社會結構,例如男性參與育兒、產假長度、育嬰假等等。但奇特的是,近日同樣遇到少子化問題,討論就只剩下「房子、房子、房子」。但是也很奇怪?明明都知道要罵發錢解決生育率的方法並不是萬能的,結果只要把上面的「沒有錢」,如今換成「沒有房子」(不是沒地方住,是沒有房地產)突然就說通了?彷彿今天手上拿了一張房地產證明,職場就會對孕婦更友善,爸爸就會更願意請育嬰假分攤照顧的責任,或是精子比較容易著床?

先不論生下小孩之後的養育問題,一個女人從準備懷孕、懷孕到生產,都不是單純一個人的事,而會牽涉相當多的社會制度、家庭層面,台灣社會和制度在這些層面跟上了嗎?而男人又準備好了嗎?

這裡的意思是,台灣女性意識抬頭,女權更公認是亞洲最進步,但這些成績是立基於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勞動及政治參與率,無法在數據上顯示的,是傳統婚家觀念的束縛,以及女性面對生育課題時,制度與環境面的不友善。

筆者曾經待過新聞媒體業,卻發現這個行業中,許多資深的女性媒體人、女性主管並沒有生育,後來自己結婚生育才知道,原來這個產業結構裡,真的充滿了因為懷孕、生產而直接影響升遷,甚至主管直接明示女性記者「如果請了育嬰假,回來職場不能保證還在原職位」的恫嚇手段。儘管性別平等工作法本來就明文規定不得因性別在進用、升遷上有差別待遇,但實務上女性仍舊面臨相當多遊走法律邊緣的阻礙,就連請個產檢假、安胎假都可能面臨刁難而有壓力。

就算不談職場友善程度,對於提升教育程度而晚婚、晚生的女性而言,更現實的是,她想要生育的年齡極有可能與她要在職場力拚事業的時間重疊了,讓她沒有辦法在職涯中選擇暫停,因此只能選擇延後自己的生育時間。這個問題更根本該問的,恐怕是為什麼是女性必須在職場和生育之間做選擇?

2002年台灣勞工開始可以請育嬰假,但一直以來,台灣男性請育嬰假的比例卻都不到兩成,某些網路論壇上總愛聲稱「台灣女權多高」,是的,台灣年輕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已經追上進步國家,但相較之下,男性育兒參與率有沒有相同的水準?看來是沒有。

但最莫名妙奇的是,男性偏偏又是在討論起不生育的原因的時候,意見最多的一群人,PTT八卦板一則討論「只有8+9在生小孩,網憂台灣未來成電影《蠢蛋進化論》」變成新聞,可笑的是同個討論板上,男人們信誓旦旦認為「生育率低是 因為買不起房」,綜合下來得到的答案竟然是「所以台灣的房子都是8+9在買」?看到這種一面認為自己不生育要怪沒有夠高的物質生活水準,一面嘲笑與歧視願意生育的中下階層,試問,哪個女人願意跟這種男人生育?

房價、工時、產假、陪產假、育嬰假、托育、職場文化等等眾多因素都是少子化的因素之一,但少子化並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個人其實想要奉勸,在這個議題上,少一點男性說教,或許生育率可以提高。就是那種明明面對女性從自身經驗去講生小孩的難處時,卻在那裡否認「不是啦,你們不生小孩是別的原因啦」的那種男性,尤其某些男性政治人物,你們的話語權力平常已經夠多,請少一點否認、少一點腦補、世界更美好。

●作者:林瑋豐/獨立媒體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