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大規模遠岸風場 - 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已經進入海上施工階段。針對台灣特殊的海床特性及風場條件,沃旭為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量身設計管架式水下基礎,並攜手台灣本土供應商興達海基、世紀鋼、台朔重工及台船投入製造,為未來風場營運打下堅實基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歐洲風場大多數都是使用單樁式水下基礎,而位於彰化外海的場址由於海底地質表層是鬆軟的沉積層,加上地震風險及砂波影響,因此沃旭專家最後選定採用有三支基樁的管架式水下基礎設計。在製造方面,沃旭2018年底與中鋼旗下的興達海洋簽署合約,負責製造管架式水下基礎,而台朔重工、台船及世紀鋼則承接基樁生產任務。
每一座管架式水下基礎上方需承載8 MW風機及塔架重量,下方連接三支深入海床、80-90公尺長的水下基樁。此外水下基礎體積龐大,高度約75公尺、重量超過1,100公噸,相關組件高達上百件,技術含量極高。興達海基偕同下游供應商分別製造重件,並在興達港進行最後組裝。
管架式水下基礎的焊接需要絕對精準,以符合國際標準,而因應海床地質探勘結果,不同風機安裝點位也需要些許微調的水下基礎。手工焊接加上客製化生產,讓台灣供應商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戰。
相較於與其他新進一級供應商的合作,沃旭在與興達海基的合作上投入相當高的人力,合作初期就派駐比其他供應商多一倍的人力,包含第三方檢驗與顧問等,共計有超過20位來自丹麥的工程與技術專家進駐興達海基位於高雄的廠區,實地就近提供協助,希望能夠協助新進供應商盡早克服學習曲線成為合格供應商,確保大彰化離岸東南及西南一階段離岸風場如期如質且安全完工。
這些專家中包括丹麥全國焊接比賽冠軍、資深建造工程師Lars Østergaard Nielsen,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Lars於2019年6月起常駐高雄,至今超過21個月,和興達海基密切合作,並提供額外協助,每天輪流至與興達海基合作的供應鏈下包廠商,提供焊接技術及品質指導,確保水下基礎之組件焊接品質符合國際離岸風電產業標準,能在環境嚴苛的海上屹立不搖25至30年。
學徒出身的Lars,自1983年接觸焊接已累積37年經驗。他於2003年至2007年接連贏得二屆丹麥焊接技術比賽冠軍,更持續進修,2013年取得國際焊接專家(International Welding Specialist)資格。他曾於英國、德國離岸風場工作,對焊接充滿熱情與自信,堅持每次焊接都必須是最佳成品,Lars認為離岸風電焊接工作是很重要也是值得驕傲的工作,他對專業的堅持就是所謂的「職人精神」。
他指出,沃旭全球每個風場水下基礎設計都不會100%一樣,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是台灣首座大規模遠岸風場,距離岸邊35-60公里,搭乘人員運輸船單趟就需要3-4小時才能抵達。這座風場採用的是根據場址自然條件與海床狀況所量身設計的管架式水下基礎(Jacket foundation) ,優點是結構強韌度高,能抵抗嚴峻的環境條件長達數十年。
相較於結構單純的單樁式水下基礎,管架式水下基礎組件多,形狀也各不相同,不同組件間需要以特定角度焊接相連,加上所使用較厚的鋼材,部分組件厚度甚至高達10公分,焊接技師要負責精確掌控焊接溫度,才能確保焊接到位不會斷裂,因此技術難度及精密度要求極高。
Lars說,專業的焊接技師,從焊接聲音就能聽出來每個焊接點的品質是否良好。過程中每個階段和步驟都需要焊接技師全心投入,因為不良的焊接可能導致鋼材內部瑕疵或裂縫,就得要進行鏟修,而鏟修超過二次將影響鋼材與品質,考量水下基礎是安裝在充滿鹽分及壓力的海面下長達數十年,小小瑕疵都可能損害整座水下基礎的堅固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進一步說明,台灣過往的焊接經驗多用機械零件、化工廠、陸地或造船工程,當產品發生問題時,可以在陸上維修。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要在水下屹立25-30年,一旦品質結構出問題,要安排特殊船隻出海並進行水下檢修,困難度與危險性極高,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而就算能夠執行維修,費用也是驚人天價,因此離岸工程在製造及施工品質上的要求,遠遠高出一般陸上工程。
Lars最後特別提到,丹麥的焊接人員都必須受過專門的訓練和教育,不僅是實際操作練習,習得焊接學術理論也是成為專業焊接人員的必備條件,也因此離岸風電產業的高階焊接技師可謂是集學術知識、體力、態度於一身的專業人才。Lars想將焊接職人精神分享給本地供應鏈廠商,所以他親自和本地廠商交流及相互學習,憑藉自身技術專業成功打破語言隔閡,協助產業新進廠商克服學習曲線,共同為台灣打造世界級離岸風場,同時他也希望有更多台灣年輕人願意投身專業焊接工作,讓這樣的焊接職人文化能夠傳承到本地供應商,持續發揚光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