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網路上或親友之間流傳一個「三秒法則」的說法,意味著一但食物掉到地上,只要在「3秒內」撿起來就不會被細菌或有害物質、微生物汙染,而且這說法還有其他「5秒」、「7秒」的變化版,究竟手中的食物意外掉到地上幾秒內撿起來還能安心食用呢?眾說紛紜的同時,食藥署也給出解答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藥署在臉書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發文解釋,事實上食物只要掉在地上無論是不是秒撿,都不建議直接食用,強調「落地一秒都不能吃!」,原因在於食物一掉落,細菌就會立刻附著,「若不慎食入病原菌引發食物中毒就不好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食藥署也在文末分享
《食藥好文網》連結,其中就提到其實國外有許多研究指出,掉落在地上的食物,沾染到細菌的時間和多寡,是和食物的類型有關的,例如
表面較濕黏的食物,沾染到細菌的程度就絕對比乾性的食物大得多;還有
地面的材料特性,比如木質地板、水泥鋪面,或者地毯等,上面的細菌濃度會不同;此外,還有
氣候條件,包括環境中的溫、濕度等,也會影響沾染到食物的程度。
最後食藥署也提醒,生活當中細菌無所不在,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食物,或者用多快的速度從地上撿起來,都建議不要直接吃,不慎攝食入病原菌,如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可能會引發食物中毒,導致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所以從地上撿起的食物一定要確實清洗烹調後再食用,以確保不會病從口入。(編輯:楊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