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美關係高層對話落幕,雙方公開火爆交鋒,激烈互嗆,這場會談留給外界的印象,似乎就只留下濃烈的火藥味。中方彷彿一吐怨氣的責怪美國;美方則高調嚴厲的譴責中國,中美首次的會晤溝通一反外界「中美合」的和緩想像,說穿了川普就算無法連任總統,但是他所遺留的川普主義,仍然是繼續操控著中美關係的「背後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後川普時代」中美兩國2+2高階官員對話,是拜登政府運行以來第一場的中美較勁,會場中刀光劍影,火花四射,針鋒相對,卻流於雙方各說各話,互相表達立場、價值以及國家利益的表態大會。在中美兩強國力差距越來越少之下,雙方在全球疫情爆發後的首次會面,由於承載著過多的國內政治包袱而略顯火爆,尤其川普四年的激烈措施造成中美之間高度對立,但是見面溝通總比迴避見面而互相猜忌要好得多,終究大家都相互熟識,行事作風不太陌生,也還要相處、溝通及談判最少四年。我們就當它是一場中美之間各說各話,相互重新對焦的大會吧。
自蘇聯解體後的這30年,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和美國平起平坐,互相辯駁,這顯現中美國力差距越來越近,更令人警覺「修昔底德陷阱」發生的機率越來越高。中美兩方態度如此強硬,話說得那麼難聽,都有其各自的立場與國內包袱。中國自認為是和平崛起,大龍翻身難免驚天動地,但從兩百多年前受外國勢力欺侮,守護民族利益,重振民族光榮乃為復興首要,新疆、西藏、香港、台灣與南海都是民族資產,缺一不可,任何批評與攻擊,皆被視為毀壞民族再起的挑釁。中國越伸開手腳越過大山,走向大洋,自然就跟美國國家利益相互衝突,不僅經濟逆差已達無可挽回之局,華為展現的科技力讓美國膽戰心驚,整併香港與威嚇台灣已然讓美國維持海洋帝國利益的第一島鏈破洞百出,所以國務卿布林肯說,中國現今的作為讓世界失序,全球不穩定。
中國的崛起影響了美國的國際霸權地位,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美國仍然困於國內疫情混亂之際,無暇他顧,這都使得拜登政府在越來越無以掌控的國際局勢下,難以應對中國在經濟、科技與軍事動作上的步步進逼。尤其拜登必須面對國內另一半共和黨人質疑他會向中國放軟的聲浪,如果拜登第一場的雙邊外交高階會議,就輕鬆達成協議或是雙方友善相對,那就坐實了挺川普人士過去一年處處鼓吹的「拜登會向中國彎腰屈膝」的預言,那麼川普鐵定卯起來修理拜登,兩年後的期中選舉民主黨就會居於弱勢,尤其共和黨如果能在參議院再度拿下多數席次,那麼2024年反攻白宮就有望了。
曾擔任川普競選團隊顧問的米勒(Jason Miller)更表示,在被推特等社群媒體封殺後,川普將於大約2到3個月內重返社群媒體,米勒指川普將會使用「自己的平台」,並稱將會是一個大型的新平台,估計可吸引數千萬用戶。如果拜登在中美關係上忽然放軟,這無疑提供了川普再起的火力與彈藥。
雙方的意識型態不同,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自然不同。大陸外長王毅就表示,中美關係遭遇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這種局面損害了兩國人民利益,損害了世界穩定與發展,不應再繼續下去了;但他認為原因是過去幾年,中國正當權益受到無理打壓所致。就像美國對香港的人權受打壓極度關切,但是中國卻認為香港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外國不該干涉,前年的反送中運動就被中方認為是美國操弄的動亂。對於台灣問題,中國認為是內政問題;然而,從1945年後,美國從來沒有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1972年的上海建交公報只是表達美國了解中國所說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立場。美國認為台港還有地緣戰略的價值,刻意維護,中國則認為美國干涉港台事務就是還不尊重中國的主權完整,雙方自然對不上嘴。
中美雙方的問題千頭萬緒,不可能就靠一場對話解決所有問題,學著「與敵人共枕」是中美兩國必須互相適應的現狀;這個世界還有很多議題必須靠雙方的努力與相互制約才會穩定的,例如氣候變遷、軍事科技與核子武器管制、全球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太空宇宙的探索與開發。人類的未來還在於兩強的合作與共存。
●作者:蕭徐行/資深媒體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