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李兆立/中國兩會大戲 淪為無人買單的大外宣

▲中國兩會即將畫下句點,北京的政治宣傳也透過這次兩會得到「良好」的體現。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李兆立-2021-03-11 11:38:49
中國政治的年度重頭戲「兩會」,不僅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又要一掃去年因疫情延後舉行的陰霾,今年如期舉行且特別盛大隆重,對內外宣傳的意涵格外明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這場聚集了5千多名中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政治大拜拜,從中國政經、國際情勢到港台議題等三大面向,到底有哪些重要看點,整體的展示效果又是如何呢?



第一個面向是中國政經,外在形象與實體狀況之間的落差與矛盾,似乎越來越無法遮掩。

去年疫情爆發時,因為國際譴責、美中對抗、疫情封城及經濟停滯的內外夾擊,一度盛傳陷入危機的習近平政權,如今不僅挺過難關,更交出了2020年經濟逆勢正成長2.3%的亮麗成績單,同時宣布達成「全國脫貧攻堅」等指標性里程碑,應是局勢一片大好的光景。

然而,相較於官方呈現的欣欣向榮,民間反應看來卻不買單。正如同幾日來,中國網路熱議兩會代表一堆「奇葩提案」背後所透露的不滿,在「2020經濟保2,2021上看8%」高調宣傳的同時,中國股市卻連日下跌且整體跌幅已超過6%,市場其實相當不給政府面子。

由此看來,中國長期累積的經濟與社會矛盾,在疫情期間並未緩解,而依照中共模式,社會矛盾之所在,正是政治鬥爭素材之所在。兩會期間同樣受到熱議的「習李矛盾」,恐怕將越演越烈。

第二個面向是國際情勢。川普未連任看似解了中國心頭之患,但目前看來美中對抗格局未變,戰場反而更加擴大。

過去幾年來,中國因應美中貿易戰及川普力行的單邊主義,一邊尋求對抗美國的包圍網,一邊趁隙搶佔美國在國際組織遺留下的權力真空,這就是這次在兩會受到自我肯定,「堅持多邊主義」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因此,相較於去年初的處境,無論是疫情重創歐美經濟,還是川普連任失敗,國際政治的天平似乎開始向中國傾斜,也無怪乎北京如此表現得如此躊躇滿志。

然而,拜登在兩會前夕的接連出招,包括發布「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多處指責中國威脅全球民主,同時又將「四方對話(Quad)」升等為「領袖級對話」,都顯示美國與各國營造合力抗中的態勢未變。

此外,拜登也已宣示將重回多邊主義,面對中國這個「不衝突但激烈競爭」的對手,未來在各個國際組織的碰撞與角力幾乎已可預期,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也將在更多場域面對挑戰。

第三個面向是港台議題,「愛國者治港」恐怕將加強對香港的控制,但面對更有自信的台灣,中國看來尚未找到有效的對應方式。

從整體政經到國際情勢,最終還是要關心最切身的台灣議題。連日來各方針對「愛國者治港」的批評已經很多,更有評論認為這是對台灣的步步進逼,但真的是這樣子嗎?

在「愛國者治港」對香港選舉辦法的強烈修法指令下,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依舊重申,要貫徹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

這段話裡頭「沒說出口,卻企圖要釋出」的訊息其實有二個,即「中央絕不接管」和「台人治台」,來為「一國兩制」這具空殼續命,以一面阻擋歐美對香港自治倒退的批評,一面為台灣的統派保留生存空間。

反之,從梁振英到林鄭月娥,已經證明要找到願意完全聽令北京的「愛國者」並不困難,即便沒有修改選舉辦法,早就是「愛國者治港」了。所謂「壓縮香港,劍指台灣」的說法並無新意。

中國所要面對的真正挑戰,是過去對台灣步步進逼的威脅利誘已經顯露疲態,尤其去年的傑出防疫表現,讓台灣人充滿自信,即便檯面下的滲透威脅仍在,中國近來各種檯面上的出招全數落空,甚至屢屢出現難以回應如此局勢改變的窘況。

總結來看,兩會作為北京宣傳大國盛世的重要展演,不僅沒有獲得自己人民的青睞,也沒有讓習政權更加穩固,更沒能撼動「美中對抗、聯合抗中」的基本格局,無怪乎台灣這次對於兩會的關注度甚低。中國這場空洞的大外宣,看來無人買單。

●作者:李兆立/政治工作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