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布局電動車領域再下一城,昨(24)日宣布與美國電動車與行動方案解決公司Fisker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打造Fisker品牌電動車產品,預計2023年第四季正式量產,外界認為這是鴻海跨入電動車領域的新里程碑,同時也是產業火車頭,點火帶動國內電動車產業向外發展的新契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鴻海攜手Fisker合作,雙方初步規畫,將共同開發全新級距車輛產品,預計年產量將超過25萬輛。而說起Fisker,它的來頭可不小,引起市場關注,因為該品牌執行長Henrik Fisker曾是BMW、英國豪華車商Aston Mastin的設計師,也曾擔任特斯拉的設計顧問,涉略的幾乎都是電動車相關。
而在美國,最夯的電動車除特斯拉之外,就屬Fisker最為人所熟知,雖然Fisker一度發展電動車失利,但捲土重來後喊出生產的電動車要比特斯拉便宜,因此也被市場稱為「特斯拉殺手」。此次鴻海與Fisker強強聯手,目標市場範圍包括北美洲,歐洲,中國大陸和印度,市場龐大,屆時挹注鴻海的能量,讓外界很有想像空間!
因此鴻海今日股價強勁,大漲6元,漲幅5.42%,收在116.5元。同為鴻海家族的電動車概念股紅通通,像是高壓連接器廣宇則漲3%,收42.5元;車體結構乙盛-KY漲1.6%,收67.1元;鴻準則是漲近1%,收71.3元;車用玻璃正達小漲,收28.65元;光學模組中揚光漲0.65%,收61.9元;觸控模組與面板的群創漲7%,收17.8元。
其實,電動車市場因安全問題,技術難且認證時間長,切入門檻較高,鴻海作為電子組裝代工龍頭跨入電動車,有優勢當然也有待改善的地方。鴻海深知產業趨勢與自身優勢轉型積極,去(2020)年與裕隆合資的鴻華先進第一代EVKit電動車開放平台,2月接單,預計4月出貨,而鴻海推動的電動車MIH大聯盟也預計7月獨立運作。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在鴻海開工日指出,MIH聯盟目前已有736家廠商參與,顯示產業界對此有很多期望,也代表市場需求有多夯、有多熱。不可否認,電動車是未來主流,但相較傳統汽車,除半導體晶片需求將大增外,車用零組件、設計、軟硬體等,對廠商來說都是考驗,因此MIH透過開放技術規格,共同建構電動車生態系,果然吸引許多國內外夥伴加入,一塊兒在國際上「打群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鴻海與Fisker此次攜手,成為集團發展電動車新里程碑,劉揚偉認為鴻海進軍電動車有兩個主要優勢:第一是優異的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經驗、第二是過去40多年來積累的電子工程能力及硬軟整合能力。也因此,不只與Fisker合作,自宣布進軍電動車後,近來就陸續與中國拜騰汽車、吉利,建立不同形式的商業合作模式,也與汽車製造大廠飛雅特克萊斯勒合作,目標開發新一代電動車。
這也是為什麼,當蘋果宣布要推出Apple car時,鴻海總在市場預測的供應鏈名單內,再加上此次鴻海攜手Fisker,在美國拿到大單更為集團打了一劑強心針,其開拓的市場不僅締造鴻海發展電動車的新里程碑,外界也認為,MIH聯盟機會跟著來,可做為點火帶動國內廠商發展電動車的新契機,只是能不能真正取得先機、什麼時間點能真正挹注營收獲利,大家都在等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