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升級3者成關鍵 經濟學人:半導體之爭恐釀新冷戰

▲有外媒分析,晶片產業發展至今,已動輒牽涉每年數千億美元的銷售額,也有可能成為美中相互牽制的領域、21世紀新冷戰的爆發點之一。(示意圖/取自Pixabay)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2021-01-26 15:38:22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筆記型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需求大增,不少電子公司紛紛下單大量購買晶片,但近期因車市回溫,汽車晶片的貨源卻被排擠,全球晶片因此供不應求,也引發市場討論。有外媒分析,由於過去數十年相關產業蓬勃發展,晶片產業的影響已牽涉每年數千億美元的銷售額,所以一旦供應鏈出問題,就可能迫使部分產業停擺;同時由於半導體的重要性,也有可能成為美中相互牽制的領域、21世紀新冷戰的爆發點之一,不可不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當晶片技術在1958年被發明時,主要是應用在核導彈之類的武器,市場範圍並不大,然而今天,每年都有約一兆塊晶片的製造量,光是一輛電動汽車可能需用的晶片就多達3千個;更不用提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發展,都導致需求進一步飆升。現在,晶片產業整體年銷售額已經達到4500億美元,不論是從科學、複雜度來看,都很少有其他產業能夠匹敵,影響也就更加廣泛,光是這個月,晶片短缺的問題就幾乎讓全球的汽車生產陷入停滯。

分析指出,疫情下的晶片危機,其實也突顯了大國競爭和地緣政治的問題,過去幾年,美國一直在加強對中國的禁運、制裁,雙方關係持續緊繃,中國積極發展晶片產業,希望能自給自足,與此同時,美國晶片的製造實力也在減弱。在上個世紀,控制石油運輸就等同掐住了世界的經濟命脈,但21世紀的現在,這個樞紐很可能會被包含台灣、南韓在內的亞洲國家,其科技廠所產出的矽晶圓取代。

由於每代晶片製造技術的必然提升與建廠成本高昂,儘管晶片設計產業蓬勃發展,但有能力製造高端晶片的廠商卻寥寥可數,甚至從2000年的25家,到現在只剩下3家,分別是美國英特爾(Intel)、南韓三星(Samsung)和台灣的台積電(TSMC)。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前述3者當中,英特爾的近況和股價並不樂觀,雖然新任執行長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誓言要帶領公司,重拾往日作為世界領先晶片製造商的榮耀,但分析認為,執行長被撤換等同於承認自己落後,未來英特爾或許不會自己製造最先進的3奈米晶片,甚至會加大委外代工的占比,英特爾的訂單也可能逐漸被三星、台積電拿走。

報導最後提到,隨著美國在製造先進晶片上的沒落,為了確保不會被迎頭趕上,所以對中國的壓制也在持續;而做為回應,中國大量挹注資金在晶片的製造,頂尖大學也開始加強晶片相關的學程,力圖擺脫對美國等傳統科技大國的依賴,不斷重申須自己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在美中對抗下尋找出路,展開中國製造的時代。綜合上述,不難想像未來晶片產業很可能成為中美相互牽制的領域,也由於雙方都有能力重創對方經濟、造成爆炸性的後果,所以應盡力避免晶片的技術與製造問題,成為21世紀新冷戰的爆發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