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政策、重振經濟成首要任務 拜登內閣佈局展現企圖心

▲外界從拜登公布的人事提名推測,他試圖在民主黨進步派、中間派之間取得平衡,並在外交政策上企圖重建美國的領導地位。(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林孝萱/綜合報導-2021-01-21 07:00:00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於1月20日前正式宣誓就職前,已公布部分內閣團隊人事名單,其中不少人拜登長期的合作夥伴,或是曾在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擔任幕僚,因此外界預期拜登的團隊,彼此擁有一定程度的默契能夠快速步上軌道。備受關注的外交政策方面,從國務卿、新設的「印太事務協調官」人選來看,拜登政府傾向在進步價值觀上,重新建立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在亞太地區政治上拉攏盟友與中國抗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020年11月23日在德拉瓦州舉行記者會,公布第一批閣員人選。(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華盛頓郵報》統計,拜登團隊目前已公布44項重要人事提名,根據憲法提名案需要交由參議院通過後才正式生效。在拜登、賀錦麗宣布贏得2020大選後,11月23日公布首波人事提名,包括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Antony Blinken)、駐聯合國大使提名人湯瑪斯-葛林斐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國土安全部長提名人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國家情報局長提名人海恩斯(Avril Haines)、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接著相繼公布由葉倫(Janet Yellen)擔任財政部長、康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印太事務協調官等重要提名案。

此屆政府除了擁有第一個女性副總統,也有首位女性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將首次由非裔出任、國土安全部首次由拉丁裔人士出任,內政部長首次任命原住民,可見拜登在呈現種族融和、性別平等上所做的努力;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將拜登目前的人事提名,與前任6位美國總統做比較,可見在種族多元性上,拜登大勝前任總統川普,與歐巴馬政府落在同個水平;女性閣員方面,拜登政府則是達到近6年來人數最多。

▲布魯金斯學會統計拜登與前7屆內閣的「有色人種」比例,圖表可見拜登政府的種族多元性與歐巴馬時期相當。(圖/翻攝自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
▲從圖表來看,拜登內閣名單在性別平權上的表現突出。(圖/翻攝自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
從人選看得出來拜登除了希望重振COVID-19之後的經濟的企圖,還有在民主黨激進派、中和派之間取的平衡的考量。例如,財務部長葉倫曾擔任聯準會(Fed)主席,一直致力於提高中產階級勞工的收入,也符合拜登將中產階級視作國家脊柱的理念。葉倫2020年曾指出,在疫情大流行結束後,將在貨幣、財政政策雙管齊下,著手解決零利率以及經濟成長緩慢的問題。

而葉倫的副手將由歐巴馬的國際經濟顧問阿德耶莫(Adewale Adeyemo)擔任,他曾經參與促成《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該協議曾被民主黨內的極左派批評,但受到民主黨中間派及大部分共和黨人的青睞。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葉倫將成為首位女性財政部長,也會是首位執掌過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聯準會和財政部等 3 大經濟決策機構的首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雖然川普政府透過「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promote 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region),鞏固美國在海外的國家利益,拉攏在東海、南海與中國存在領土爭議的東亞國家,但川普也因「美國優先」在駐軍問題上與韓國、菲律賓、日本等重要盟友出現矛盾。拜登的提名顯示其對外重視伊朗核協議、氣候變遷、俄羅斯長期以來的威脅,以及近期快速升溫的中國問題。

2020年12月美國資訊科技公司SolarWinds遭到俄羅斯駭客大規模攻擊,利用商業軟體管理較寬鬆的漏洞,系統入侵大量美國企業、聯邦機構,造成資訊國安危機。因此外界預期,拜登將會對俄羅斯採取比川普更強硬的措施,同時延續先前的制裁手段。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備受爭議部分,包括川普的「通俄門」。(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曾在歐巴馬時期擔任白宮國安顧問,也在希拉蕊(Hillary Clinton)2009年至2013任職國務卿時擔任重要幕僚、外交政策顧問,擁有豐富的歷練和經驗。對於台灣議題,布林肯曾於2020年5月於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對談中表示,台灣議題未獲的應有的關注,呼籲美國觀察家提高對台灣議題的重視,並重申美國對民主台灣的支持。

《外交政策》評論,布林肯擁有務實、謹慎的態度以及良好的溝通技巧,作為進步派的布林肯也不會過於偏激,他大概不會像蓬佩奧(Mike Pompeo)一樣砲火四射,但會明白如何在利弊之中盡量取得最好的過果。預期未來他的工作不是到處旅遊,大喊「美國爸爸回來了!」而是將重點放在歐洲、亞太最重要的盟友上,重建同盟之間的信任、改善川普政府所削弱的夥伴關係,重返《巴黎協定》、世界衛生組織(WHO),並將外訪行程委託給下屬負責。

▲布林肯曾在歐巴馬時期擔任過白宮國安顧問、副國務卿。(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副國務卿則將由謝爾曼(Wendy Sherman)出任,曾經參與伊朗核協議談判、陪同柯林頓(Bill Cliton)時期的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出訪平壤。謝爾曼曾在《紐約客》(New Yorker)中批評川普對金正恩的會面太過樂觀,缺乏對北韓承諾審核的機制。2016年謝爾曼曾訪台出席研討會,表示數十年來的美對台政策對雙方有利,維持該政策具重要性。

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的提名不需經過參議院同意。蘇利文過去曾擔任布林肯的助手、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利文和布林肯因為完整的經歷,比較容易預期上任後的走向。蘇利文2020年曾在《大西洋》(Atlantic)上撰文,指出兩黨將國際經濟問題與其他事務分開是個錯誤,在中國人力低成本的兢爭下,雖然川普的「新孤立主義」(neoisolationist)非常危險,但是確實凸顯了中產階級空洞化的問題。

▲將擔任拜登政府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認為應更加關注台灣議題。(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蘇利文曾於2019年向《路透社》強調,拜登不會讓美國作為一隻孤鳥,隻身對抗中國;同時強調將會限制關鍵技術轉移限制,並將人權議題提升至最高級。蘇利文表示,雖然今時不同往昔,但拜登政府仍相信,美國必須、也有能力繼續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領導角色,並透過更好的戰略以解釋川普錯誤的地方。

拜登的任期正好撞上中國的「十四五」計畫,在選舉期間不斷被共和黨批評對中立場偏軟的拜登,未來對中政策備受矚目。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認為,拜登可稍微緩解川普執政造成的緊張關係,作為兩大碳排放國,中美可能在氣候變遷、公共衛生上有所合作,但雙方關係「不可能回到從前」,拜登政府也承認中國是美國現時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之一。

▲拜登提名的戴琪(Katherine Tai),將成為美國史上首位亞裔貿易代表。(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在川普政府先前發動的美中貿易戰議題上,美中僅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為徹底解決結構性問題,外界預期,拜登政府會在智慧產權上向中國施壓。拜登提名的戴琪(Katherine Tai),將成為美國史上首位亞裔貿易代表。戴琪的雙親來自台灣,能夠以流利的中文溝通,並曾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任職律師,協助處理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提出的訴訟。最近(1月12日)一場線上論壇中,戴琪表示,新政府將會確保雙方貿易協定能夠保護國內的就業機會,並且將與中國貿易行為列入優先事項。

▲康貝爾(Kurt Campbell)將擔任白宮新設職位「印太事務協調官」。(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另一個備受矚目的是白宮新設職位「印太事務協調官」,將由歐巴馬時期的「重返亞洲」政策推手康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挺台派」的他被公認為是建立美國建立盟友關係、戰略的重要人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90年代中期康貝爾任職國防部亞洲事務高級官員,當時他對區域政治理解較少,但卻擁有強大的戰略思維,在短短2年內推動強化美日關係,並建立持續東京-華盛頓至今堅定的防禦合作關係。此外,康貝爾還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讓歐巴馬政府轉移在中東、歐洲的注意力,擴大在東亞國家進行投資。當時中國強烈批評「重返亞洲」是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一部分。

《外交政策》評論指,現在拜登政府最在亞洲面臨艱鉅的挑戰,同時也必須盡快重建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這並非易事,但從任命布林肯、蘇利文到康貝爾等人加入執政團隊來看,拜登已經傳遞了團隊正在朝該目標前進的訊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