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 今日新聞

名家論壇》陳沖/台美貿易 春寒料峭

▲中國近期與歐洲簽訂《中歐投資協議》、英國正式脫歐加上全球經濟受COVID-19疫情衝擊,美國政權交替之際,台美貿易關係如何發展引起關注。(圖/翻攝自 Asia Today )
▲中國近期與歐洲簽訂《中歐投資協議》、英國正式脫歐加上全球經濟受COVID-19疫情衝擊,美國政權交替之際,台美貿易關係如何發展引起關注。(圖/翻攝自 Asia Today )
文/陳沖-2021-01-18 15:00:53
2020年底,全球經濟整合都在加班。12月30日習近平、梅克爾(Angela Merkel)、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及歐盟二巨頭聯合宣布《中歐投資協議》完工;12月31日,趕在年關前,英國也宣布與歐盟完成脫歐協議,配合疫苗問世,以及11月15日甫簽約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2021年似乎是一片好景。但對近十年來在貿易協定上步履蹣跚的台灣而言,恐怕只是烏雲罩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類的經濟行為,一向是以自身「相對擅長」的項目,換取「相對不擅長」的品項,並以國際接受的貨幣結算。貿易順差、逆差本屬常見,進口、出口剛好打平反而少有。2016年美國大選前,我多次在演講時指出,川普以民粹思維將貿易逆差簡化為bad,好像出口順差國沒有付出任何代價一樣,如此仇視貿易分工理論,對國際經貿會有不良影響。

果不其然,在2017年G20高峰會,會議公報竟因美國反對納入自由貿易而難產,直到2020年春,川普愛婿庫許那(Jared Kushner)還對群眾說:「Trump was right about trade deficit being bad」。

上行下效,上週一(11)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對《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表示,台美貿易協議談判迄未開始,竟是因美國對台灣有龐大且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large and growing trade deficit with Taiwan),賴海哲是雷根時代的貿易副代表,貿易老將講出川普式的民粹語言,實在叫人不敢恭維。

貿易逆差被美國視為操縱匯率三大指標之二,其一是對美順差逾200億元,其二是經常帳順差超過GDP2%,德國就常被指責太過「勤儉持家」,儲蓄偏高,投資不足。其實相對而言,台灣問題比德國更為嚴重。不過賴海哲對《華爾街日報》所說,2020年11月台灣對美順差達269億美元的數字,顯然對國際貿易欠缺了解。

先不談台灣的產業結構對美享有比較利益,自然會有順差(不計軍火),而台灣對美順差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150億元以下,如非2018年起美國對中發起貿易戰(Trade war),引起轉單效應,台灣順差不會擴大,換言之,美國的逆差沒有改善,只是由中國轉到台灣而已。而且美國在2020年大量瘋狂印鈔,形成新一波QE,對勤勞出口的國家而言,賺到一堆貶值的紙上財富,恐怕是極為諷刺的現象,也是早年「美元陷阱」預言的另一體現。

台美貿易不是無從改善,台灣可以擴大對美投資、採購(當然是我國需要的)、可以讓匯率更市場化,或做其他努力,但重點是要坐下來談判,盤點雙方關切的事項,逐項設法解決。否則在比較利益原則下、在長期形成的全球價值鏈下,期待台灣對美順差自動縮小後,再談貿易協議,豈不倒果為因。

賴海哲認台美貿易達成協議有many legal hoops要克服,所以相當困難,這全屬託辭,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各國都有許多法律關卡,也都一一克服,更何況目前台北立法如臂使指,區區legal hoops何足道哉?倒是賴海哲說:「Trade relations with Taiwan are fraught」弦外之音,是否又有其他難言之隱? 不過還好,政權輪替,貿易代表換人,馬上有一位台裔新代表戴琪,可以好好談談了。

現在春寒料峭,轉眼是否春暖花開?且拭目以待。

●作者:陳冲/ 行政院前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