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月1日,駐美代表處於雙橡園舉行時隔36年的升旗典禮,但在典禮結束後,美國國務院旋即將行之有年的台美交流限制化為明文規定,並且集結成「對台工作手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今年1月9日發表聲明,表示自即日起解除美台交流限制,包括所有美國國務院先前以國務卿名義授權發布的所有關於台灣的聯繫準則,行政機構現在都可視為無效。
這份聲明被國內視為是台美交流的一大成就,但明文的所謂「美台交流限制」,其實起源於2015年的一場升旗典禮。
1979年,也就是民國6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也同時與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接下來台美兩國的外交,主要是依靠1979年4月通過的《台灣關係法》維繫。
雖然在《台灣關係法》裡明文規定美國政府應給予「台灣統治當局」與其他主權國家同等待遇。但實務上,由於美國已經承認中國大陸,為避免造成外交糾紛,因此原本就有一些相關限制,諸如自1937年以來,便一直是中華民國大使館,以及後來的「北美事務協調會」、「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所在地的雙橡園禁止升旗、駐美官員不得進入國務院洽公等「潛規則」。
事實上,這些「潛規則」背後意味的是,「美國不會公開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但美國會給台灣一些『實質的』主權國家待遇(如軍購)」。而自1979年以來,這些「潛規則」都不曾、也不會訴諸文字,為台美關係保留一些「彈性」。
不過,時任駐美代表沈呂巡決定在2015年1月1日於雙橡園舉行升旗典禮一事,據聞曾於事先知會美方,美方也表示不妥,但駐美單位仍執意進行。果不其然惹來了中國大陸方面的強烈抗議。當時的歐巴馬政府為平息陸方的怒火,除措詞強硬地發表「美國與台灣沒有外交關係」、此舉「違反了美方長久以來對美臺執行非官方關係的諒解」等言論外,也於國務院內部發布了行政備忘錄,將相關的「潛規則」變成了枱面上的「遊戲規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管是「潛規則」或後來明文的「備忘錄」,所謂的「台美交流限制」都是有「彈性」的,就拿我駐美官員不得進入國務院洽公這點來說,事實上在歐巴馬執政末期,就已經打破了這項規定。去年到任的駐美代表蕭美琴,更順利拜會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
可見所謂的交流限制,即使有明文的「備忘錄」,美國也可以依照自身的利益以及時局的變化,選擇性地遵照或是無視。但像蓬佩奧如此高調公開宣布,取消明文備忘錄,也的確釋放強烈訊息:台美關係今非昔比,在國際局勢變化下,有了重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