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為2020年命名,除了可以說是屬於新冠肺炎的一年,
《時代雜誌》(Times)刊登專文,將2020年封為全球「極端天氣」的一年,如延燒多月的澳洲大規模野火、重創中美洲的強烈颶風,超級氣旋也引發印度和孟加拉大規模洪災等;另外儘管時值「反聖嬰年」,理應帶來降溫效果,2020年還是創下史上最高溫紀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代雜誌》專文指出,雖然很難推斷這些極端氣候是為何而導致,但科學家們仍認為若非全球氣候變遷,這些極端氣候不可能在2020上演。唯一的好消息或許是在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被認為是氣候變遷主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短暫下降,而後面一年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也值得再持續觀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氣候科學家斯溫(Daniel Swain)指出,以2020年為鑑,儘管和過去相比看起來特別極端,但未來可能成為「另一種常態」。
首先,反聖嬰現象(La Niña)讓大西洋生成多達13個颶風,打破過往紀錄,莎莉(Sally)颶風9月襲擊美國,造成逾50萬家戶停電; 11月中美洲也難逃颶風摧殘,包括我國友邦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等,洪患與土石流讓許多人失去家園。
而高溫則讓旱災以及大火更容易發生,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相較於工業化前上升了1.15度,斯溫指出,「30年前、40年前的那種涼爽年份不會再有了。」科學家預期,由於地球持續變暖,極端高溫事件在未來幾年將會更常見;舉例而言,氣候變遷使2019年歐洲熱浪的發生率暴增了100倍,澳洲去年1月的高溫與長期乾旱引發森林大火,約10.92平方公里的土地遭焚毀,大量物種受波及;而截至去年10月為止,加州全年被野火燒毀的面積也打破歷史紀錄。
北極冰層則面臨更艱難的處境,直至2020年10月中旬,北極海冰還尚未凍結,是過去從未見過的景況,同時2020年北極海冰融化面積第二大,一份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的研究更預測,到了2035年,北冰洋夏季恐成「無冰」之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初,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但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的研究主任彼得斯(Glen Peters)表示,後期由於各國政府紛紛砸重金振興經濟活動,近幾個月的碳排量已反彈回升至接近2019年的標準;聯合國(UN)指出,若要達到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提到的目標,全球碳排量在未來十年必須以每年7%的幅度減少,才有機會達到,未來一年全球應該如何協作,推動再生能源及減碳排放,或許可扭轉態勢,不讓極端氣候成為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