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又即將畫下句點,回顧已過一年,不論是在經濟、政治、醫藥公衛方面,都堪稱是多災多難的一年,最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流行,造成全球數千萬人感染、上百萬人喪生,還重創各國經濟。在疫情陰霾下,不只香港問題未解,連美國也因總統即將換人,而導致美中關係前景不明;同時區域間的角力、各國內政問題也變相被激化。以下是《NOWnews今日新聞》選出的2020國際十大新聞事件,依發生時間先後,帶您大致回顧如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新冠疫情全球燒 多國知名領導人中招
對2020年影響最鉅的,首推新冠病毒大流行。這場堪稱百年一遇的疫症,自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爆發以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已席捲全球,截至2020年12月25日,已造成至少8072萬1623人染疫、176萬3690人死亡,規模和嚴重程度遠超過2003年的SARS危機。由於封城、禁足令等政策實施,各國經濟陷入停滯,航空、旅遊業首當其衝,大環境普遍不理想,也為醫療體系帶來沉重的負擔。除了不斷增長的確診及病逝人數,也陸續傳出有主要國家領袖或其配偶感染的消息。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為首例確診的主要國家領導人,而高齡71歲的英國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也在3月確診,所幸2人最終都平安痊癒。
▲英國首相強生曾一度因感染新冠肺炎而住進加護病房。圖為他3月底透過推特影片宣布自己檢測結果呈陽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的妻子蘇菲.杜魯道(Sophie Gregoire Trudeau)3月從英國返國後身體不適,採檢後確診,全家因此隔離2週。
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7月證實染疫,但在確診逾2週後採檢結果轉為陰性,他的長子、參議員福拉畢歐(Flavio Bolsonaro)8月也證實染疫。
美國:身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可說是全球最有權勢的領導人之一,但已74歲的他卻在10月時和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一起確診,震驚全球,但川普仍堅持新冠病毒並不可怕,還在短短幾天內就閃電出院,引發熱議。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於12月17日宣布確診而進行7天隔離。期間並於推特上傳短片,除了報平安,也呼籲大家要重視防疫。
▲法國和美國總統確診新冠肺炎的消息,為全球政壇投下不小震撼彈。圖為2人2019年底於倫敦會面之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二、北韓金正恩病危傳聞
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是世上最神秘的領袖之一。今年4月中下旬,有美國媒體引述情報單位消息,聲稱金正恩在接受心血管手術後,健康出現重大的危機,一度命危搶救。各種傳言甚囂塵上,甚至還有南韓的脫北議員信誓旦旦稱金正恩已過世,連新冠肺炎的可能都被拿出來討論,他的繼任者會是誰也是上半年的熱門話題之一。
不過就在神隱3週後,金正恩於 5 月 1 日勞動節當天現身北韓的順天磷肥廠竣工儀式,在胞妹金與正、勞動黨副委員長朴奉珠、金德訓、朴泰成和副部長趙勇元等人的陪同下出席,顯示北韓對經濟發展與突破外界制裁的企圖。
▲在神隱約3週後,金正恩於勞動節當天再度現身,打破外界有關他病危甚至死亡的傳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雖然金正恩又好端端地出現在大眾眼前,但外界推估,北韓真實的新冠疫情並不是平壤宣稱的零確診,加上天災接連重創北韓農業、基礎建設,同時面對國際制裁的金正恩應背負著龐大的壓力,也因北韓致力於研發核武,所以金正恩的一舉一動都被認為是牽動朝鮮半島局勢的關鍵。
三、香港國安法通過
在經過近一年的反送中風波後,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20年6月30日火速通過「港版國安法」,港府隨即刊憲,正式宣布「港版國安法」即日晚上11時生效,標誌著香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香港警務處並於7月1日成立國家安全處,專職處理相關工作。
根據條文,最嚴重罪名即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主義,最高刑罰為終身監禁。國安法實施後,香港多個被北京視為「港獨」或本土主義的政治組織解散,民主派人士形容港區國安法猶如「一國兩制」的「死亡證」。
除了數位民主派議員遭取消資格外,過去幾個月也已陸續有多人被以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被捕,包含前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並造成前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等人流亡。
▲黃之鋒、林朗彥、周庭等人11月23日出庭。(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黎智英因被加控「勾結外國勢力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之罪,恐有被送中或判處無期徒刑的危險。雖然已於12月23日獲高等法院批准保釋,但條件嚴格,被規定不得離港、須交出旅遊證件、每週要到警署報到3次等。(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四、中國戰狼外交踢鐵板
美中關係自川普政府上任後急速惡化,雖然雙方於年初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但隨之而來的新冠疫情讓美國措手不及,頻頻在公開場合指控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北京隱匿導致疫情失控等等,甚至還出現陰謀論等有關傳言。
除了美國,中國的戰狼外交在過去一年似乎也踢了不少鐵板。舉例來說,澳洲在今年上半年因要求國際社會成立獨立調查單位、釐清病毒源頭,從5月起就遭北京陸續以禁止進口部分澳洲牛肉、徵收大麥及紅酒關稅作為報復。雙方的戰火也延燒到外交層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日前在推特放上澳軍持刀架在阿富汗兒童脖子上的假圖片,讓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相當火大,因而要求中方道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日前發布一張圖片嘲諷澳洲軍隊於阿富汗犯下戰爭罪,引發澳洲總理莫里森不滿,除了讓兩國關係再度緊張外,部分國家也出面表示中方舉止並不合適。(圖/翻攝自推特) 此外,中國與印度也在今年發生較明顯的邊境衝突,雙方軍隊5本月初在邊境拉達克( Ladakh )發生摩擦,互相丟擲石塊甚至鬥毆;6月中旬又在邊境地區拉達克加萬谷( Galwan Valley )再次爆發衝突,雙方皆有傷亡。雖然後續數度進行協商,但多是各說各話,印度民間也掀起反中浪潮,印度政府更宣布下架多款中國應用程式App,如「抖音」、「微信」等,理由是對國家有害。
五、中國「社會信用體系」上路更全面
2014年,中國國務院頒佈了《國務院關於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宣布「社會信用評級系統」計劃的實施將於2020年全面覆蓋中國,透過天網、互聯網大數據等資訊監控系統,對所有個人進行「信用評分」。
這套體系的運作,幾乎包含人民的費習慣、政治立場、犯罪紀錄、交友圈、網路言行等各方面,個人依此被打上「誠信分數」,並依分數高低實施獎懲制度。
作為促進金融安全與治安的政策,「社會信用評級系統」本不應有太大問題,但由於中共的政權體質,也讓外界憂心是否淪為中共實施數位化極權主義的工具。
▲社會信用體系、天網工程、個資收集,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是否淪為專制國家實施「數位化極權」的工具,讓民眾的隱私權蕩然無存並對人民實施全面監控,也令人擔憂。圖為北京。(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六、日本在任時間最長首相安倍辭職 菅義偉接任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今年8月27日宣布辭去首相職位,因為新冠肺炎肺炎肆虐全球、還影響東京奧運被迫延期,安倍在疲於奔命下,誘使多年痼疾「潰瘍性大腸炎」復發,被醫生判定「高危險」,不宜再繼續操勞國事,待繼任的首相選出後便會辭職。
作為安倍晉三的左右手,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決定競逐首相一職,同年9月14日,菅義偉以377票的高票當選第26屆自民黨總裁,擊敗了以89票居次的岸田文雄以及得到68票的石破茂,由於自民黨掌握國會優勢席次,新任總裁幾乎篤定能在臨時國會獲選為新任首相。
2020年9月16日,安倍晉三正式卸任首相,菅義偉正式接任,成為日本第99任內閣總理大臣。安倍卸任後,日本與美國、台灣、中國、南韓的關係將如何發展,也被視為區域穩定的關鍵之一。
▲2020年9月14日,菅義偉(右)以377票的高票當選第26屆自民黨總裁,並於2天後取代安倍(左),成為首位於令和時代就任的首相。(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七、泰國學運風起雲湧
泰國的學生運動其實今年2月份便已經開始,但因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宣布防疫命令而暫時中斷。不過病毒與時間並不能澆熄學生們的怒火,7月份開始,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大型街頭示威活動上演,多個民主運動團體,如「自由人民」(Free People)、「法政與遊行聯合陣線」(United Front of Thammasat and Demonstration)等,都聯名要求象徵軍政府的總理帕拉育下台,並呼籲修憲及改革王室。
在經過9月19日(2006年軍事政變14週年日子)與10月14日(1973年學生運動47週年日子)2次活動的大型衝突後,帕拉育宣布曼谷於10月15日凌晨4時起進入緊急狀態,禁止5人以上的集會遊行,但仍無法遏止改革聲浪。泰國國會11月18日否決了由民間團體提出的提案,又再引發新一波的大規模示威。
分析認為,近幾個月的示威活動堪稱泰國近代史上重要的轉捩點,除了反抗軍政府的專制外,王室話題也不再是不能觸碰的禁忌,年輕人冒著被判刑的危險,紛紛走上街頭,希望推動泰國走向真正的君主立憲和民主。
▲即使被泰國警方以武力、水炮車驅趕,仍無法澆熄民眾與學生的怒火,堅決要求政府改革。(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八、美國總統大選 拜登踢走川普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投票日已於11月初結束,由於今年疫情影響,郵寄選票數量大增,加上川普陣營在多州發起法律戰,雖然多家美國主流媒體都已宣布由民主黨的拜登(Joe Biden)贏得大選,但更近一步的結果還是等到美東時間12月14日,各州選舉人開會投票後才確認。
根據選舉人團投票結果,拜登以306票擊敗川普的232票,結果將被送至華府,由國會於明年1月初計算、確認,無意外的話將由拜登於明年1月20日入主白宮。
本屆大選適逢新冠肺炎大流行、美中關係惡化、國內種族與群體撕裂等因素,顯得格外棘手複雜,在大選開票期間,全美多地也爆發規模不一的示威。拜登上任後,能否真能像他自己勝選時所說的,團結、治癒、並不分立場黨派來做所有美國人的總統,帶領美國走出困境,考驗這位有著多年從政經驗的長者智慧。
▲民主黨候選人、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右)踢走川普(左),將於明年1月入主白宮。未來美中關係何去何從?拜登該如何帶領美國走出新冠肺炎危機?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九、超級經濟圈RCEP簽署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縮寫為 RCEP )最初由中、日、韓、澳、印、紐西蘭6個國家發起,後印度退出、東盟各國加入,15國的經濟總量約為27兆美元,佔全球GDP的約三分之一,貿易額也約佔全球的三分之一。11月15日,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與東南亞國協( ASEAN )10 國,共 15 個國家於舉行視訊峰會,並正式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CEP ),組成全球最大規模模的自貿區,涵蓋全球逾 20 億人口。
RCEP旨在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 16 國(印度退出後變成15國)統一市場的大型自由貿易協定,就著貨品交易、服務、經濟技術、投資、智慧財產權、爭端解決、電子商務、中小型企業(SME)等議題合作,預計在 10 年內讓零關稅貨品涵蓋率達到 91% ,藉著貨暢其流等方式,帶動印太地區繁榮發展。
RCEP雖然名為經濟合作,但不少意見都認為中國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意圖突破美中貿易戰限制,並積極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因此除了產業衝擊,分析指出,長期與中國有邊境主權糾紛、又與中國在南亞結盟上競爭的印度,難免感到威脅,因此不肯加入 RCEP 。
除了美國反應會如何,也有分析認為,RCEP簽署後還需等一定數目的成員國國內程序批准,才可望於未來2年內正式生效,現在就以RCEP的簽署以及美國大選結果,評論美中之間的局勢是否將逆轉,恐怕還言之過早。
▲中、日、韓、澳洲、紐西蘭與東盟10國,於11月15日透過視訊會議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十、新冠疫苗終問世 變種病毒挑戰又增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將近一年後,終於陸續有疫苗問世,少數甚至已獲得部分國家批准緊急授權或早期使用,漫長的抗疫戰爭似乎終於看到一絲曙光。其中由美國輝瑞藥廠(Pfizer)與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的疫苗「BNT162b2」,以及美國莫德納(Moderna)公司研發的「mRNA-1273」疫苗,都已分別在12月11日與12月18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通過緊急授權,數百萬劑疫苗在最短時間內分發至全美各地,優先提供給一線醫護及其他高風險族群使用。
在獲得美國FDA放行之前,英國就已於12月2日率先批准使用輝瑞疫苗,之後加拿大、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巴林也陸續採用。不過雖然2者皆屬於核酸疫苗(mRNA),但保存條件卻有不小的差異,一般認為莫德納的疫苗更有利於運送和分發國際。
除了輝瑞和莫德納以外,目前也已有其他幾款疫苗獲得不同國家初期批准使用,分別是俄羅斯的「衛星五號」(Sputnik-V)疫苗、北京科興生物公司(Sinovac Biotech)的「CoronaVac」疫苗、中國康希諾生物公司(CanSino Biologics)的「Ad5-nCoV」疫苗,以及中國國藥集團(Sinopharm)的疫苗「 BBIBP-CorV 」。
雖然年底又傳出英國及其他國家流行的變種新冠病毒,傳染力更強,但對疫苗持樂觀看法的專家們認為,只要稍加改良,現有的疫苗不至於會對變種病毒失效,呼籲全球民眾切勿因此恐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冠疫苗陸續問世,讓人們在黑暗的隧道盡頭彷彿終於看見曙光。(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NOWnews 今日新聞 】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
1922 」專線,或「
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