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看疫情:實體經濟與金融脫鉤 恐加劇市場不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央行今(25)日發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示警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似已出現脫鉤的情形,此恐加劇對金融不穩定的擔憂。圖為央行總裁楊金龍。(圖/擷取自中央銀行直播)
記者許家禎/台北報導-2020-12-25 20:25:45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央行今(25)日發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及因應對策」指出,相較之前金融危機根源為金融業,這次疫情對經濟金融體系的衝擊立即且劇烈,造成全球貿易急遽萎縮、跨境資本大量移動,若不妥善處理,其所引發的衝擊與挑戰恐勝於氣候變遷。央行也示警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似已出現脫鉤的情形,此恐加劇對金融不穩定的擔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央行指出,在經濟體系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甚鉅,在封鎖或隔離措施下,企業營運中斷導致產能利用率下滑、員工收入減少,而供應鏈中斷更對下游廠商形成連環衝擊。此外,疫情期間,消費者與企業信心下滑、縮減支出,已導致需求銳減,從而可能加劇企業倒閉與勞工失業的情形。

在金融體系方面,疫情所帶來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已導致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實體經濟仍相對低迷,惟部分金融市場則呈強勁反彈;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似已出現脫鉤的情形,此恐加劇對金融不穩定的擔憂,甚或資產泡沫化的疑慮。此外,全球債務亦大幅擴增。

相較於全球金融危機是銀行體系的問題引起,這次疫情則是對經濟的廣泛影響蔓延至銀行體系,問題根源並非金融業。疫情對經濟金融體系的衝擊立即且劇烈,在全球引發貿易急遽萎縮、跨境資本大量移動等廣泛影響,與因氣候變遷引發全球各地天然災難頻傳、對經濟金融產生的影響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未來若不妥為處理,其所帶來的傷害可能不亞於氣候變遷。

央行指出,目前主要國家已採大規模紓困振興方案、主要央行亦大採寬鬆性貨幣政策等緊急措施,惟真正解決問題,仍取決於全球疫情能否減緩、疫苗的研發與施打之狀況等。惟超寬鬆貨幣政策導致資本大量流入新興市場經濟體,使彼等面臨匯價升值、資產泡沫及通膨壓力等嚴峻挑戰。

而小型開放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多屬淺碟型市場、購債規模受限,且不若大國能藉由寬鬆的匯率管道以促貶貨幣、激勵出口,進而提振經濟。有鑒於此,央行於2014年間就已指出,大國實施寬鬆政策才有帶動本國貨幣貶值的效果,強調台灣經濟規模小且新台幣非國際貨幣,即使採寬鬆政策亦難以顯著影響新台幣匯價。

央行坦言「台灣是一個小池塘,大鯨魚跳進來時,水花就四濺!」。面對來自大型經濟體超寬鬆貨幣政策帶來龐大的跨境資本移動,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台灣,無法隔絕這些外溢效應。新台幣匯率波動加大,確實是台灣的挑戰。而英國病毒變種,目前尚未扭轉國際間對明(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的看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為因應相關局勢,央行於3月19日調降政策利率0.25個百分點,並推出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機制,以協助紓解中小企業經營困境,穩定家計部門及企業信心,有助維持經濟活動順利運作。另外,為防範銀行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貸款,12月8日起,也修正施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進一步強化不動產貸款針對性審慎措施。

疫情已為全球及台灣帶來嚴峻的挑戰,央行期盼全球防疫的有效疫苗能儘速研發完成,且接種情況良好,才能使疫情所致的衝擊早日減緩,如此一來,主要央行所採的寬鬆貨幣政策方能有序退場,從而減緩金融不穩定的隱憂、減輕小型開放經濟體所承受的外溢效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