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9月曾發生園區內的食蟻獸「小紅」逃脫事件,至今仍未尋回,近日又爆出石虎「飛飛」下落不明,動物園再調閱監視器畫面發現,石虎出現在戶外活動場靠近頂網的人造仿岩上方,隨後在鑽入仿岩的破口後就消失於畫面中,研判她進入仿岩內部,因此保育員於仿岩6處打洞增加出口並擺放食物,希望能吸引石虎自行返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市立動物園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收容救傷計畫,石虎「飛飛」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於今年6月2日借殖到台北市立動物園、估計約近4歲的雌性個體,在7月20日完成檢疫後移入台灣動物區照養。為提升動物福祉,避免動物於夜間在相對狹小的室內欄舍發展出刻板行為,動物園在考量石虎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更需要活動空間,因此於夜間開放戶外活動場,讓石虎能自由選擇使用。
不過就在22日上午9時許保育員依規進行巡查時,卻找不到飛飛的蹤跡,並立即通報同仁進入活動場協助搜查、調閱監視器,園區表示,在透過影像發現飛飛在當天7點6分至13分之間,出現在戶外活動場中間靠近頂網的人造仿岩上方,持續有抓扒仿岩的動作,而後「飛飛」就鑽入仿岩的破口,消失於畫面中,之後便未再看到「飛飛」的蹤影,研判她應該是進入仿岩內部。
園方指出,本月20日是第一次讓石虎飛飛自由進出戶外活動場及室內欄舍,飛飛也在隔日清晨返回室內休息,而後當天傍晚再度讓飛飛自由進出,但在隔一日上午巡查時,即找不到動物的蹤跡。
園方表示,石虎活動場中的仿岩結構錯綜複雜,因此保育員利用具有夜視功能的監視器深入了解內部構造,結合動物習性及評估可能移動的範圍後,於仿岩6處打洞增加出口,並在洞口架設木板幫助動物有更多的機會離開仿岩內部。此外,保育員亦於仿岩洞口與室內欄舍擺放食物,希望能吸引動物自行返家,可惜截至目前皆無發現動靜。目前動物園的同仁仍持續巡查相聯通的仿岩,查看是否有其他破口並立即封補,降低動物脫離臺灣動物區的範圍,另考量石虎為高敏感度的動物,將盡可能減少干擾讓動物逐漸放鬆警戒心,願意自行探索環境,增加出洞的可能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園區說明石虎飛飛是救傷收容的個體,右後腳因傷重截肢,在外觀上與其他個體有明顯的差異,若民眾有發現石虎飛飛的蹤跡,請保持安全距離,不要驚擾了動物,並立即通報臺北市立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