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今(24)日南下高雄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主持「海軍潛艦國造開工典禮」,目標是2024年第3季國造防禦潛艦(IDS)原型艦能夠下水、2025年後展開各項海試,期盼最終能打造出6到8艘2500噸至3000噸級的自製潛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昌艇隊續航力不足
我國雖然為海島國家,籌獲潛艦卻是辛苦萬千,海軍首批潛艇來自歐洲,1960年7月,蔣中正總統指示國防部向義大利COS.MO.S公司採購4艘可搭載2人的小型潛爆艇,並自行仿製3艘。7艘小型突擊潛艇於1965年成軍,但是因為該艇續航力不足,難以執行特種作戰,成軍後也無特殊戰蹟,因此只服役9年就除役解散。
1964年海軍又向義大利訂購2艘SX-404型微型潛艦,命名為「武昌計畫」,1969年於左營成軍,分別命名為S-1「海蛟號」、S-2「海龍號」。然而這兩艘武昌艦耐波性不佳,導致運用受限,只服役4年就除役。
水星計畫獲得美軍二戰潛艦
1971年4月,美方同意以有償方式提供我國2艘柴電動力潛艦,以強化我海軍反潛能力。海軍隨即啟動「水星計畫」,派員赴美接受接艦訓練。1973與1974年茄比級海獅、海豹號潛艦返抵左營成軍。
SS-791海獅號原為美軍SS-478 帶魚號、SS-792海豹號原為美軍SS-426 單鰭鱈號,2艘潛艦都是美軍1945年二戰結束前夕服役的潛艦。國軍採購這2艘潛艦卻未採購作戰用魚雷,僅保有佈置水雷的能力。這2艘潛艦服役70年後成為全球現役最資深潛艦,由於遲未能夠籌獲新型潛艦替換,因此海軍司令部從2015年開始,編列近7億元,分3個年度維修預算,委由台船進行海獅號潛艦深度大修。在國造潛艦預計2025年服役之前,海龍與海豹號潛艦仍將擔負訓練潛艦人才、提升國軍反潛能力等用途。
劍龍專案向荷蘭買潛艦
由於海軍2艘茄比級潛艦為美軍二戰末服役潛艦,且缺乏魚雷發射能力,因此時任參謀總長宋長志1979年指示海軍執行「劍龍專案」,向荷蘭採購柴電潛艦。1987年海龍軍艦返國成軍、1988年7月海虎軍艦返國成軍。
海軍最初預定採購6艘,但是最後決定先採購2艘。有一說是因為當時國防預算有限,難以說服其它軍種對經費上的妥協,也有一說是當時海軍對荷蘭製潛艦缺乏信心,因此最後決議先採購2艘、後續4艘視第一批潛艦使用狀況再行決定。不過,荷蘭出售潛艦引發北京不滿,將中荷兩國外交關係由大使級降為代辦級,使得荷蘭國會對後續潛艦採購案持反對態度,後續訂購計畫也就無疾而終。
劍龍級潛艦服役後,成為國軍水下作戰核心戰力,海軍也持續對劍龍級潛艦升級,包括向美採購 UGM-84L 潛射魚叉反艦飛彈、MK 48 Mod 6型重型魚雷。2017年4月,國防部公告荷商 RH Marine Netherlands B.V. 集團已承接「劍龍級潛艦系統裝備介面整合技術協助案」,對2艘主力潛艦實施系統提升性能。
IDS國造潛艦計畫啟動
2001年4月美國小布希總統宣布售台8艘柴電潛艦,但是美國國內早已沒有傳統動力潛艦生產線,僅生產核動力潛艦,美國海軍又不願重開柴電潛艦產線,因此遲未獲得美製潛艦。向其它國家採購潛艦也因為中國反對,沒有國家敢出售。
由於我國未曾生產過潛艦,國防部原本仍堅持外購潛艦,對國造潛艦沒信心,經過一番掙扎與台船爭取後,海軍終於態度放軟,同意國艦國造。蔡英文政府上台後,2016年12月海軍與台船簽約,執行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與裝備試研製作業,以493.6億元預算打造自製潛艦,經過立院3次秘密專案報告後,海軍選定11月24日動工建造原型艦。
2016年高雄國際海試展中,展出國造潛艦模型,外型類似海軍現役劍龍級潛艦。不過,2019年5月潛艦建造廠房動工典禮中,正式曝光的潛艦模型卻與劍龍級大不同。外型神似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級潛艦,採用新式潛艦中較為流行的X形尾舵,比傳統的十字形尾舵潛艦具有更高機動性,且尾舵損壞的危險係數更小,更適合在水文複雜海域中潛航。
國造潛艦原型艦並未採用史特林發動機式絕氣推進系統(AIP),將採用國內廠商研製生產的高效能電池。民進黨國防委員會立委王定宇表示,高效能電池動力輸出後的靜音效果,其實比外購AIP系統更佳,日本蒼龍級潛艦也放棄使用AIP系統,改用高效能電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我國無造潛艦經驗,因此潛艦中的高機敏、我國無法自行製造、需尋求國外商源的所謂「紅區裝備」,包括魚雷、聲納等相關系統都需外國協助,海軍表示均已取得輸出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