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窺大/毫芒技藝40載 陳逢顯最擔心後繼無人

▲從事毫芒雕刻40載的陳逢顯透露,最大的擔心就是後繼無人。(圖/記者康子仁攝)
記者康子仁、陳志仁/新北報導-2020-12-31 09:12:54
從事毫芒雕刻技藝40載的陳逢顯,他在接受專訪時透露,最大的擔心就是後繼無人,因為這份工作除了需要美學的基礎外,更需要的是無比耐心,還得承受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的磨難,若沒有對藝術有一份異於常人的痴狂,很容易被現實環境打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逢顯表示,他從10多歲開始接受文化的洗禮與薰陶,但在中國大陸與他同年齡的人,小時候卻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欠缺文化底蘊;因此,中國大陸一直邀請他到內地演講和展覽,他們吸收的速度相當快,在媒體的報導下,毫芒雕刻這項技藝也全面開花,進展非常迅速。

▲在小小的核桃子上,陳逢顯也能刻一艘舟,底部還有題詩。(圖/康子仁攝)

陳逢顯認為,中國大陸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也善於模仿,但很可惜的是,可能是受到文革的影響,那一代的人欠缺文化底蘊,可能只專精某一樣;而他因沒有經濟壓力,40年來全心全力投入鑽研,一步一腳印,慢工出細活只完成200樣的作品。

陳逢顯說,毫芒藝術有「5藝」-微雕、微刻、微書、微畫和微塑,要精通這5項並不容易,他一輩子追求的最大目標,就是要融會貫通「5藝」;強調藝術創作,一定要有美學的底蘊,馬步也要穩,所謂的馬步就是素描和書法,也是一切的根本,他在台灣長大,受到中華文化的洗禮與薰陶,這也是他的優勢。

很重視薪傳教育的陳逢顯指出,他在中央印製廠的時候,利用午休時間成立雕刻社、書法社和素描社等,但親自授課;20多年來很多人可以獨當一面,有7、80人投入,其中2、30人都學有專精,但因為公務員比較內斂,所以不為外人所知。

陳逢顯也感慨,為了推廣毫芒雕刻技藝,成立自己的博物館後,假日開放教學傳承,但很多人還是卡在經濟問題,日後如果沒有經濟來源或穩定收入,「等於害了人家,因為藝術也不能當飯吃」;陳逢顯希望政府能夠有配套措施,鼓勵文創產業發展,讓有心的年輕人勇於投入,習得一技之長。

陳逢顯覺得最可惜的是,有一位小朋友從國小4年級開始學習,底子非常紮實,已經能夠做出自己的作品,但上國中之後沉迷打電動,覺得學這項技藝很辛苦,不願意待在博物館繼續學習;此舉讓他感到很扼腕,不僅是學生和他的損失,也是社會的損失。

陳逢顯認為,只要有媒體報導,就可發揮薪傳的力量、散布希望種子,讓民眾有機會親近、了解這項技藝;最引以為傲的是,30多年前推出的米雕展,後來開枝散葉,不僅在台灣,大陸更是遍地開花,尤其在米粒上面寫幾個字,成本只有30元,搖身一變做成項鍊,就可以賣300元,轉化的商機相當驚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小窺大/陳逢顯:鈔票製版經驗 毫芒雕刻如魚得水
以小窺大/鈔票模板誘惑大 陳逢顯:沒想過賺非分之財
以小窺大/連頭髮也能雕刻 陳逢顯一年創作4項作品
以小窺大/俄羅斯同行來踢館 陳逢顯讓對手啞口無言
以小窺大/唐詩300首只有0.85公分 陳逢顯好幾次想放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