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將登場,消費者與賣家各個摩拳擦掌,不過日前(5日)有賣家向媒體投訴,電商蝦皮針對賣家祭出實名制,蝦皮的中資背景讓人很不安。其實,今年8月愛奇藝、淘寶台灣陸續被質疑被禁,一連串的行徑在兩岸關係敏感時刻更顯「大動作」,讓人質疑標準在哪?雖「保護本土產業」立意良善,但時代早已不同於以往,朝令夕改或時不時「髮夾彎」,都可能讓任何想投資台灣的外資裹足不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2020)年8月24日,經濟部投審會認定「淘寶台灣」為中資,認為經營者英商克雷達實質由阿里巴巴集團掌控,對營運方針掌握大權,包括雖只有一席董事但具否決權利;阿里巴巴授權淘寶商標與IT技術維護等,都顯示經營過度仰賴,不算獨立經營;淘寶台灣用戶註冊須同意隱私等,等同資料外洩給對岸,有資安疑慮。
事實上,淘寶台灣幾度叩關想落地台灣,第一次是以新加坡商、第二次以港商身分,但都被認定為中資而未能如願。去(2019)年淘寶台灣未以中資身分來台,主要是認為母公司英商克雷達股東阿里巴巴持股比例不到3成,應屬外資,但投審會接獲檢舉,幾度查證最終認定為中資。
如果英商克雷達不能舉證阿里巴巴對營運無掌大權,那麼就得以中資(陸資)身分來台叩關,但偏偏現行法規,陸資不得從事廣告和第三方支付金流業務,在淘寶台灣難有退路之下,最後選擇關閉平台、撤出台灣。
在兩岸關係敏感時刻政府相關機關做出此決定,讓不少人認為這是反制中國大陸的手段。即便主管機關認為「要還給本土電商平台一個公平、合法的競爭環境」,但有電商同業表示對此沒有太大的反應,主要是台灣消費者使用台灣淘寶的較少,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但也有電商業者認為,若以保障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的話,淘寶、愛奇藝若不在台灣落地、受到主管機關規範,那麼有糾紛,消費者權益終難保障。以這方面來看,確實可增加消費者使用本土平台的意願,以免到時候有糾紛卻找不到人協助與解決。
淘寶台灣黯然離開,那蝦皮呢?多年來蝦皮是中資的說法仍被存疑,主要是蝦皮母公司新加坡SEA集團最大股東是騰訊,但因為持股未超過3成,投審會調查騰訊也未發現「實質經營」,因此放行過關。
至於之前有律師葉光洲爆料,蝦皮因營業產生龐大百億元新台幣金流,卻未依法向金管會申請許可。金管會則回應,第三方支付服務代理收付款項總餘額超過10億元者才需要申請,但經調查蝦皮金額未達到,是爆料方對「金額」認定有誤解導致。相關單位回應,葉光洲把交易金額以收入加支出合計來算,與投審會認定的「僅代收代轉」不一樣。
不只電商業者被鎖定,此前經濟部商業司公告修法禁止台灣公司代理或經銷中國大陸OTT業務,愛奇藝代理商歐銻銻娛樂中箭落馬、騰訊「繞道來台」的We TV也被封殺。NCC表示,基於兩岸關係條例互惠原則,在大陸未開放台灣OTT TV業者在大陸合法落地之前,台灣禁止大陸OTT TV業者落地台灣。
其實,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影視內容本來就不屬於中國大陸可來台投資的項目。當年愛奇藝可以,是因為主張透過網路訊號的OTT,不受廣播電影相關法規的限制,使用「代理業務」可避免和政府正面衝突。事實上,愛奇藝被封殺,消費者還是看得到,因為其內容伺服器在香港,民眾仍可跨境收看,NCC當然也不會封網。
也因此,政府在此時拒愛奇藝於門之外,動機實在啟人疑竇。至於,對於本土OTT業者,有些也不認為有何助益,因為驅逐了中資平台,能不能真的讓本土OTT產業更好,能吸引其他國家的資金挹注?政府相關單位有協助嗎?能好好發展影視產業與人才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家質疑,政府接連出手限制陸資中資,表面上是贏了,自我感覺良好,但實際上,網際網路時代,民眾仍可連上全球各地網站,收看跨國平台,如Netflix,也同樣看得到中國大陸戲劇與綜藝,大家上亞馬遜、大陸淘寶網購更是家常便飯。
其實,有外資、中資投資台灣沒什麼不好,重點是投資什麼行業?在兩岸長期特別關係之下,對陸資中資有限制可以理解,尤其陸資在全球攻城略地,幾個投資項目如網際網路、通信相關,也都被各國以有資安疑慮而SAY NO。只是,標準不一或朝令夕改的政策,難免讓有意願投資的外資卻步。且電商、廣播影視在時代變遷、地球村趨勢下,限制還要一如以往嗎?不合時令的法規更值得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