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錢震宇/當戰爭真的來時

▲近期因為兩岸關係緊張,為應對局勢國防部近日研擬兵役、教召等問題。圖為總統蔡英文赴澎湖視導空軍「天駒部隊」。(圖/NOWnews資料庫)
文/錢震宇-2020-10-21 18:05:17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戰爭真的來時,你第一個會想到的人是誰,或是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電告自己的親人、孩子、父母或朋友,趕緊避難、遠離戰火,還是立馬聯繫國軍單位,第一時間向軍中報到,志願上陣,捍衛國家?我不知道各位的答案,但我知道很多人一定很難想像當真的遇到戰爭來時,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因為中華民國在台灣確實度過了一段很長的承平時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美中政治角力,加上蔡英文政府刻意操作台美關係,導致兩岸之間冷淡無語,危急到可能的兵戎相見。「戰爭」這名詞開始在台灣內部有了討論,國防部也開始正視兵役役期以及研議徵兵、教召等問題,為可能投入的兵源設想。然而,即便如此,「戰爭」的概念還是離一般人很遠,甚至是停留在想像的層次,隨著有心的政論節目瞞天亂講。

根據國民黨智庫最新民調,有近 6 成的民眾認為兩岸不會發生戰爭。其中,20 到 29 歲有 66.3% 認為兩岸不會發生戰爭,60 到 69 歲則有 54%,顯見愈年輕的族群愈覺得兩岸不會發生戰爭,愈年長的族群愈覺得兩岸可能會發生戰爭。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針對共機頻繁擾台有 7 成民眾心中並不感到恐懼;當問到能否承受兩岸發生戰爭後,除了造成人命死傷之外,還有斷水、斷電及斷網等,52% 的受訪者給了肯定的答案,無法承受者則有 4 成。

其中,20 到 29 歲有高達 6 成表示可以承受,是所有年齡層中比率最高者。70 歲及以上者只有 4 成,比率最低。

從以上民調,不難發現台灣人對於戰爭的印象及觀感,跟著年紀有著很大的正相關。年長者因為有經歷過戰爭、或親人中有經歷過,因而了解戰爭的殘酷,加上有家庭成員及事業,對於戰爭可能帶來的人身及財產損傷格外重視,而不願輕啟戰端;

反倒是年輕一輩,較無家庭事業顧慮,加上外在政治因素影響,覺得戰爭不會這麼容易發生,就算發生自己也可以承受得起。然而,每場戰爭都會付出或大或小的代價,這絕非嘴上喊打喊殺、靠著滿腔熱血,就可以贏得勝利。我其實想問年輕人「要拿什麼去換」,是紮實的國防兵役訓練、精銳的攻擊性武器、具有一擊必殺的毀滅性武器?還是用你我不知道我多少人的生命?

政府遷台後,至今發生的戰爭包括 1954 年的一江山戰役,以及 1958 年的 823 砲戰,但這兩場戰役都發生在外島,沒有觸及台灣本島。距離上一次兩岸發生戰事已經是62年前,也就是說現在年紀超過 62 歲的民眾,才有真正體會過戰爭,嘗過戰爭的陰影,否則都只是聽別人說。或許,就是這樣的一種氛圍,讓生長在台灣的年輕一代,有種「天生勇」,輕易地被牽著走。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固然沒錯,但這憂患到底是被製造出來的,還是因為對國家及人民生存產生威脅而所產生的憂患?中華民國台灣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侵略性憂患」還是「針對性憂患」?

難道除了敵對、戰爭外沒有第三條路?做為執政黨的民進黨有曾經試著努力過?我認為沒有,但我相信曾經是執政黨的國民黨確實有努力過,也嘗試用和平的方式來處理兩岸關係,且沒有因此犧牲掉中華民國的存在。

當民進黨一再操弄仇中、反中,其實就是在操作世代,利用他們對戰爭不熟悉,以及去歷史的史觀,讓他們去承受後果,進而背負著可能的損失。年長者所來之日不多,真正要去面對的是現在喊著不惜一戰的年輕人們,豈能不三思?

所以,當戰爭真的來時,年輕人想清楚了嗎?

●作者:錢震宇/國民黨智庫副發言人、資深媒體人、開放智庫發起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