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再論述。※後備部隊訓練增加天數是正確的。※後備兵力海空軍除外。※軍事訓練役的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聞9月底出爐一條新聞,大意是國防部長嚴德發在立院表示已經完成後備改革方案,規劃後備教育召集原本為兩年一訓、一次5到7天。明年將改1年1訓,1次14天,但全案還在規劃並未定案。
後續新聞則為媒體對退伍官士兵街訪,並說明年會很操等等。
※後備部隊增加訓練天數是正確的
後備與動員事實上源自於過往大陸軍作戰時期,在一次大戰以鐵路運輸工具為主的時代,誰先動員較多兵員就能獲取比較大的獲勝機會,隨著時代演進能否動員那樣多的後備兵力應戰,說真的各界也是看法不一。
首先說明武器部份。隨著武器的複雜化與專業化,許多退伍的官士兵久了沒有摸武器難免會生疏,因此通常被教召回去的士官兵會經歷過專長複訓的階段再納編,否則把人召回來了也是沒有用,更何況後備部隊使用的多半是比較次階的武器。
為求行文便利我們假設一員士兵於25歲退伍,到55歲以前他都有義務被徵召的話,那麼可行的改善方案應當時前五年召集頻率為1年2次、1次14天,後5年一年1次14天,第10年後一年1次7天,到了第16年後基本上應當不用被召集了。雖然這有點危言聳聽,但戰時真的要招募那麼多兵力嗎?先不論武器光是這些部隊的後勤、裝備等就夠現役部隊傷腦筋了。
另一個命題是現役部隊假設都被打殘了,還要那麼多部隊作什?而且極有可能是武器與裝備第一線部隊都不夠用了,因此後備部隊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縮短應召年齡,但在退伍初幾年施訓強度較大的複訓,使應召員能在短期內成為可用之兵,這點建議比較麻煩的是要修訂相關的法令,而以目前的役是效率來說可能短期內軍方無法作相關的修正。
※後備兵力海空軍除外
一般來說海空軍武器比較複雜,空軍軍官與海軍士官養成教育時間很長、費用也不便宜;我們回顧一下歷年漢光演習或是後備單位發布的新聞,通常是後備部隊的陸軍弟兄去操作武器,例如今年度漢光36號演習期間,甲南地區反登陸作戰操作105公厘火砲的就是退伍士官兵。
問題來了,這幾年內我們有看過海空軍的退伍官士兵被徵召,然後去操作機艦的新聞嗎?印象中所及並沒有,這問題有點複雜;首先是海空軍第一線部隊在初戰時很可能武器、裝備都消耗得差不多了,除非能立即補充機、艦,否則動員這些海空軍退伍士官兵也著實無用。
但電影中還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景,例如ID4第一集中出線退役的老爹被美空軍召回去駕駛F-18戰機並擊敗外星人的橋段,但囿於機種與訓練基本上這只是電影情節;究竟海空軍退伍弟兄有無被召集的?有,但多半屬於勤務性質,例如醫院或是補給體系所需人力。透過Google我們也可以發現,漢光32號演習期間有所謂的戰勤隊出現,舖設與槍修空軍基地跑道、鋪設鋼板等。
這種現象很可能跟作戰的性質與兵科有關係,軍種粗分為戰鬥、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三大類,以陸軍來說步兵、砲兵、裝甲兵與陸航算是主戰單位;工兵、通訊、化學兵為戰鬥支援單位;而補給、保修、衛生單位等算是勤務支單位。但海空軍比的是主戰兵力,因此後備動員兵力能運用的也就只剩下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之類了。
外界不能想像的太美好,以為徵召覆訓後就可以去駕駛戰機或是擔任艦艇組員了!鍵盤上的兵棋遊戲可以這樣子Reset,但實際上卻是不可能,更何況部隊使用的武器會更新,而且這這種團體操作武器人員實施複訓很可能沒有用,例如以前駕駛M48H的戰車兵,經複訓後並無法立即操作集將引進的M1戰車。
※軍事訓練役
這問題很大。因兵役改革關係,軍方自107年起停止徵集82年次以前出生之役男服常備兵役,這種軍事訓練役為期4個月,還可以分次當完!最糟糕的一點是這些兵不用下部隊歷練,這真的是很奇怪的設計,把年輕人施訓4個月卻不擔任戰備這是哪招?因此有些評論也指出這些軍事訓練役的兵不能算是兵。
問題來了,如果這些受訓4個月的兵不算兵的話,那要不要列入後備役徵召?先前已經被批判成不是兵了那徵召作什?目前後備主力是82年前服兵役、未達招募年限的義務役官士兵以及志願役士官兵,然而志願役退役的官士兵還有一個問題-女性官士兵目前沒有被徵召的新聞出爐。
事實上很多退役的官士兵都有一份愛鄉、愛土的奮戰決心,然而我們卻很難達到以色列全民皆兵的境界,除上述軍事訓練役的問題外,其中一個原因是制度上的不合理,例如女性官士兵未被徵召,哪天大眾真的在漢光演習期間,看到退役的女性官士兵再度被徵召並於新聞中露出,那時可能大眾才會信服我們的後備體系真的有在改革。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