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自7月初起,針對東沙環礁、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珊瑚白化進行監測調查,其中東沙環礁海域珊瑚白化主要出現在環礁的半封閉潟湖內之團塊形的微孔珊瑚及蕈珊瑚為主,而澎湖南方四島白化種類則以鹿角珊瑚、軸孔珊瑚、葉片型珊瑚及軟珊瑚等較為明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受到今年東亞地區的太平洋強烈高壓,使得全台灣從6月開始天氣穩定,梅雨鋒面及低壓系統帶來的水氣偏低,海水表面溫度持續維持高溫,且颱風來的少又晚,海水持續累積能量,造成臺灣週邊海域珊瑚白化情況相當嚴重。
2020年很有可能取代2016年,成為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從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海水表面溫度與珊瑚白化風險指標(DHWs)的資料來看,東沙環礁與南方四島海域皆面臨極高的珊瑚白化風險;海管處於7月初調查發現,東吉港口周邊珊瑚陸續出現白化現象,尤其港區外南側海域2公尺內珊瑚較為嚴重,除部分石珊瑚外,當地主要以軟珊瑚出現較明顯白化現象,但在東嶼坪海域則尚未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國立中山大學宋克義教授研究團隊也觀測到東沙環礁潟湖內出現珊瑚白化現象,東沙環礁海域的珊瑚白化出現在環礁的半封閉潟湖內,潟湖因海水交換率較低,使得水溫偏高造成珊瑚白化,其中又以團塊形的微孔珊瑚及蕈珊瑚為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管處於9月針對珊瑚白化課題,邀請台灣大學戴昌鳳教授、中山大學宋克義教授、李逸環教授及海洋大學李明安教授等珊瑚礁、海流系統、遙測等領域的學者召開諮詢會議,與會學者認為珊瑚白化是珊瑚共生藻脫離珊瑚,但珊瑚不一定死亡,當水溫降低到適當溫度,共生藻可能會再進入珊瑚體內而恢復健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