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雷影評,請斟酌享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千帆過盡,蕩氣迴腸,驀然回首處,誰是誰的近鄉情怯?誰又是誰的莊周夢蝶?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美麗與哀愁都超乎預期,通篇彌漫著台灣電影少見的淒楚詩意,沁人心脾,雋永卻澎湃。陳昊森、曾敬驊兩位年輕主角渾然天成卻直擊人心的震撼演技,奇蹟般幾近完美地把「每個人的初戀,都像史詩一樣」這句話演繹出了《墨利斯的情人》般的厚重、偉大,導演柳廣輝、編劇瞿友寧選擇了以一種介乎詩與散文的語法來刻劃,不以事件的拼貼來締造結構,行雲流水,自然通透,以「情境」的縱向挖深橫向交織,取代了「情節」的刻意設計與堆疊,戴立忍、王識賢兩人飾演步入中年後的主人翁在戲的最後段落登場,寥寥戲份,卻完成了這場愛情跌宕滄桑的功德圓滿,在在映證了「一個戲之所以能蕩氣迴腸,便在於鏡像了現實人生裡最刻骨銘心的悲歡離合,大生大死」,《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整體成績出人意表,將會是2020台灣電影屏幕上寶石一般的存在,也極可能成為無數的「你」一輩子最重要的電影,就因為誰都有那樣一個千帆過盡後依舊灼烈滾燙歷歷在目的「名字」。
一個這樣「走心多於走戲」的故事,敘事的語境不落俗套,收尾也收得讓人感慨萬千,異國他鄉天空下的「大結局」不是理所當然的「重逢」、「團圓」,保留了Birdy王識賢最後一層糾結面紗揭去時的躊躇(即便已經掙扎了30年),戴立忍那句「我陪你走一段吧!」之後insert了倆人燦爛無邪的少年身影,從具象到「意識流」,整個句點畫得一氣呵成又後勁綿延,不是普通的廉價言情可堪比擬。還有,我們都習慣了把男女主角在芳華最盛的時候開花結果當成一個愛情電影的Happy Ending,其實漫長的人生兜兜轉轉,經過際遇淬煉過的笑眼相看,那份感動,才是更深邃也更耐人咀嚼的。
這是一個關於「自由」的電影,有血有肉地讓人體悟到也相信了:唯其能夠一無所懼一往無前去愛一個人,才是心靈終極的自由。電影裡時不時出現解嚴、領袖逝世、解除髮禁、開放男女同校…這些型式上的威權解構,是符號影射的功能,是年代情懷的輸送,著墨不算特別多,卻都化龍點睛地回歸到對於這個題旨的呼應上。
而這個文學意涵特別高的脈絡線,主要交付給對於曾敬驊飾演的「Birdy」這個人物的梳理,Birdy最開始的時候是自由的,他不管不顧地特立獨行,我形我素地做他的「怪咖」,卻在愛上了一個人以後,他選擇了隱藏和封閉,面對社會大氛圍的禁忌,倘若單槍匹馬他可以頑強地負隅相抗,但為了保護珍惜的那個人不受傷害,他偽裝了壓抑了閃躲了,他義無反顧地轉身,其實是他義無反顧的愛。
阿漢暴走後從自行車到火車,從陸路到海面,那個漲潮後幾乎被吞噬的礁岸是某種意義上的「天涯海角」,「還有路嗎?看你還能往哪裡走?」阿漢悶著頭走,Birdy不離不棄地跟,一路向南,俱不言語。阿漢面朝大海吶喊,一次兩次三次,Birdy從背後摟抱住他…,這一段寓言般的戲,是台灣電影瑰寶似的極品,什麼都沒說,也什麼都說了,是對白運用的最高境界。
電影中,幾年過去了,桎梏著自己的Birdy,在婚姻的假象裡奮戰著的Birdy,再偉大的「成全者」終究也是肉身凡胎,終究也有脆弱的時候,那個真情流露(然後在電話那頭又迅速築起高牆)的對話,是另一個值得玩味再三的處理,揪心至極,深刻感人至極。時間再過去幾十年,另一個「天涯海角」的夜空下,已不復年輕的阿漢問他:「現在可以喊出來了嗎?」是給觀眾一個情緒的出口,可以淚下,可以放聲一哭,卻終於可以是嘴角上揚的哭;然而,即便如此,萬水千山走遍,橐橐足跡所掙脫的枷鎖,臨門一腳,在階梯上互道了那麼多次「晚安」(是電影裡「我愛你」的另一種密碼),阿漢問他「要不要上來坐坐?」他還是答了「不了」,只是這一次,他踟躕著,阿漢卻跨過來了,他追上來說:「我陪你走一段吧!」走一段,那迎接終極自由的最後一段,少年滿佈滄桑,青絲已見華髮,卻收獲了愛情應有的救贖,叫做:自由。
這是一個關於「我」的電影,「阿漢」跟「Birdy」在相遇相識的第一瞬間便在對方眼底看到了自己,宿命般讓彼此成為另一個自己的「分身」,他們的「形影不離」(他們甚至不唸同一個班級不睡同一個寢室),無可避免地成為被質疑、挑釁、攻擊的對象,隨著同儕、家庭、社會矛盾層面的擴大,這個「我」所對壘的勢力變得愈發尖銳而複雜,然而兩個「我」的縫隙切割、漸行漸遠,卻來自於其中一個「我」不得不欺瞞了另一個「我」。這個「背叛」存在著悲壯的必然與或然,卻是兩人現狀再也無法維持的致命癥結。
中年後的阿漢再次聽到Birdy的訊息,知道他始終還是離婚了,也已中年的離婚妻子「班班」一句「他媽的,害我努力了那麼多年」,道盡了箇中的付出與委屈,也凸顯了「我」在禮教、制度、世俗價值面前從來不是單一的個體,在種種「責任」制約的檢驗之前,誰都不是一個能夠「為所欲為」的我。Birdy其實是所有角色裡最辛苦的一位(他也努力了一輩子呀),因為他選擇了沉默,選擇了孤軍奮鬥;他戰敗了,解脫了,遍體鱗傷的不只是他自己。幸虧時間可以協助(也督促)所有人的自我療癒,這個滿身傷痕的「我」,至少是雲淡風輕不再自己窒息自己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其實在靈魂上貼合了《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個對於自我的追尋,跋山涉水,卻也近在咫尺,心底的那個名字,是你,也是最初的我自己。
對於戲份最多的男一號陳昊森台灣的媒體與觀眾容或印象不深,卻是我十分看好的一個「動物本能型」演員,出道以來的作品從迷你劇《紅色氣球》、輕喜劇《美男魚澡堂》到大陸的兩集網路大電影《東北插班生》,角色人設或內斂或質樸或狂暴無不恰如其分,顯現了天賦敏銳的戲感,以及相當寬廣的發展可能,《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他做為整個電影的核心主軸,內在成長的跨幅遼闊,層次的蛻變繁複且幽微,劇本裡甚至還沒有太多的對白做為輔助(許多段戲的欲言又止,讓人如坐針氈,卻感同身受),諸如淋浴間的重點戲,幾乎是在沒有太多台詞的情況下訴盡了翻江倒海的千言萬語,一次特別艱難「完成度」卻特別高的演出,讓人對於這個年輕演員後續的還能飛得多高去得多遠,更加懷揣了信心。
曾敬驊的顏值高得逆天,欣慰的是從《返校》到《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都不是以他「無死角」的五官賣相做為標榜,「Birdy」的存在有一定程度做為「阿漢」的對比與折射,書寫的筆觸是相對含蓄間接的,但曾敬驊以直覺厚實了這個人物在敘述上的留白,飽滿鮮活,直逼眼前,兩個人對於角色的「立體化」都有著不可思議又教人動容的化學效應。而在戲的最後才登場的戴立忍、王識賢在神韻氣息的對應啣接上令人歎為觀止,妙到毫巔的演技讓人過目難忘,中年Birdy拍了拍中年阿漢的肩膀,戴立忍那個愕然轉身的動作,神奇地又讓青澀、狂熱、忐忑的「少年阿漢」回來了,稍縱即逝,卻爐火純青,值得細品。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